【凤鸣·简讯】2022年4月24日
(2022-04-26 12:14:37)
标签:
火凤凰原创诗文情感文化 |
分类: 绿叶情 |
【凤鸣·简讯】2022年4月24日上午10时许,潞州区堠北庄镇针漳村村委会议室,老、中、青三结合,大家群策群力,畅所欲言,谈笑风生的热烈氛围,再现出当今村里村外乡亲一脉、民心所向,干群融洽、共享未来——“悠悠家乡情,绵绵赤子心”的浓浓桑梓情怀。
村委书记陈建军和村长杜丽军代表村两委,积极支持并参与《村志》出书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竭尽全力,帮扶支持。力求精准、完美、再现村史收录与记载。领导们尤其关心《针漳村志》首先收集整理编纂者“武家兄弟”二人的身体健康,及村志编纂工作的顺利进展、运行进度。充分肯定与表扬了在座各位对此项工作的积极响应与支持。目前,初见成效的采编、整理工作按部就班顺利开展,已经为下一步精益求精,一步到位的追溯补充、完善改进、汇编出刊等做好了进一步的铺垫与接洽。
大家纷纷表示,要团结一致,精诚合作,争取“把握时代脉搏,紧跟当代步伐”,本着“积极、健康、向上”的原则,做到追求卓越,力求完美,将这项记录大村历史,造福子孙后代,功德无量的好事情,做到一丝不苟,细致入微。有志者事竟成——期待成功出书,日渐成熟的完善与完美。
2022-04-25【竹凌 编辑】
振兴针漳,文化领先——
振兴针漳,有你,有我,也有他……
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是儿时在村里土生土长,后来又在外求学、游历、工作与生活,现如今“怀揣一颗感恩心,永保一腔思乡情”的离退休人员。他们情系家乡,怀念故土,只想在有生之年,多到村上走走看看,多为后生做些事情。
武安印老人所言极是,他语重心长的感慨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他说,自古以来,咱们村是个“大村”,但也是一个“穷村”,文化匮乏,资源短缺,许多东西该得抢救,诸如,庙宇的修缮、古代石碑的散落、遗失……以至于好多颇有历史性意义与记载的文献综述无法还原、补救。这也为研究、收集村史资料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困难和遗憾。
的确如此,长久以来,由于一大部分人们头脑中固有基础知识欠缺、古建意识淡薄,难免会造成一些无知的行为愚钝、甚至举止鲁莽等等落差与现象,许多文化遗产不被重视,传统古典的东东被人为的破坏、遗弃,后果严重,屡见不鲜。据说,曾有一块早在乾隆年间的石碑,竟然被某某家的祖先扛回家里硬生生做了他家茅坑的“茅梁石”……想想,真是不该。
原长治市委宣传部长,年逾八旬的苗挺老人也应邀出席了本次别开生面的座谈会。会议期间,他言语中肯,侃侃而谈,由中国一个“杏花村”的传说为引子,谈到了这次《村志》的编纂与整理。苗老说,村志这个历史记载,意义深远。弄好了,可以直接推荐到省市、国家级图书博物馆收藏……不过,要把编辑汇总工作做到“推敲、推敲、再推敲……”首先,有了这样一个直抒胸臆,展示才艺的平台,我们需要立马搭建一个高度精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要做到合理分工,责任到人,争取做到下一步工作的细化,量化和亮化。不愧是写文篆书之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舞文弄墨,成就不凡,早年一直追随赵树理,和山西马烽等一些大腕作家在一起的他,虽然佳作颇丰,但也谦卑为怀,虚心做人做事。他说,自己年迈体衰,完全放心的寄希望于后辈,让村上的后生展才艺,多出力。放手一搏,幸甚至哉。
武安印和武保林两位主要撰稿人、兼负责人的讲话句句是理,头头是道。气氛热烈的座谈会上,资历深厚的将门之后蒋凡荣、术业有专攻的程赚荣老师,还有,武家女儿武黎青、贾家长女贾淑铭、连氏小伙连灶鑫等热心作者和乡民,大伙个个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谈了自己的感受,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今天的见面,是偶然,也是必然。今天的会议,当务之急。今天的相会,老友新朋欢聚一堂,意义非凡。正如陈书记所言:“天时地利人和,好事多磨,志在必得!”。是的,只要大伙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为兴村富民献计献策,为家乡振兴尽绵薄之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切的一切成功在望——
一切的一切都会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回乡心情愉悦,回乡收获满满。相逢是首歌,为我们的相逢举杯吧!为我们的相聚干杯吧!我可爱的家乡,我可爱的乡亲,你们真的可亲可佩,家乡的事业可喜可贺!
2022-04-26
2022年4月24日上午10时许,潞州区堠北庄镇针漳村村委会议室,老、中、青三结合,大家群策群力,畅所欲言,谈笑风生的热烈氛围,再现出当今村里村外乡亲一脉、民心所向,干群融洽、共享未来——“悠悠家乡情,绵绵赤子心”的浓浓桑梓情怀。
村委书记陈建军和村长杜丽军代表村两委,积极支持并参与《村志》出书活动的各项准备工作,竭尽全力,帮扶支持。力求精准、完美、再现村史收录与记载。领导们尤其关心《针漳村志》首先收集整理编纂者“武家兄弟”二人的身体健康,及村志编纂工作的顺利进展、运行进度。充分肯定与表扬了在座各位对此项工作的积极响应与支持。目前,初见成效的采编、整理工作按部就班顺利开展,已经为下一步精益求精,一步到位的追溯补充、完善改进、汇编出刊等做好了进一步的铺垫与接洽。
大家纷纷表示,要团结一致,精诚合作,争取“把握时代脉搏,紧跟当代步伐”,本着“积极、健康、向上”的原则,做到追求卓越,力求完美,将这项记录大村历史,造福子孙后代,功德无量的好事情,做到一丝不苟,细致入微。有志者事竟成——期待成功出书,日渐成熟的完善与完美。
2022-04-25【竹凌 编辑】
振兴针漳,文化领先——
振兴针漳,有你,有我,也有他……
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是儿时在村里土生土长,后来又在外求学、游历、工作与生活,现如今“怀揣一颗感恩心,永保一腔思乡情”的离退休人员。他们情系家乡,怀念故土,只想在有生之年,多到村上走走看看,多为后生做些事情。
武安印老人所言极是,他语重心长的感慨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他说,自古以来,咱们村是个“大村”,但也是一个“穷村”,文化匮乏,资源短缺,许多东西该得抢救,诸如,庙宇的修缮、古代石碑的散落、遗失……以至于好多颇有历史性意义与记载的文献综述无法还原、补救。这也为研究、收集村史资料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困难和遗憾。
的确如此,长久以来,由于一大部分人们头脑中固有基础知识欠缺、古建意识淡薄,难免会造成一些无知的行为愚钝、甚至举止鲁莽等等落差与现象,许多文化遗产不被重视,传统古典的东东被人为的破坏、遗弃,后果严重,屡见不鲜。据说,曾有一块早在乾隆年间的石碑,竟然被某某家的祖先扛回家里硬生生做了他家茅坑的“茅梁石”……想想,真是不该。
原长治市委宣传部长,年逾八旬的苗挺老人也应邀出席了本次别开生面的座谈会。会议期间,他言语中肯,侃侃而谈,由中国一个“杏花村”的传说为引子,谈到了这次《村志》的编纂与整理。苗老说,村志这个历史记载,意义深远。弄好了,可以直接推荐到省市、国家级图书博物馆收藏……不过,要把编辑汇总工作做到“推敲、推敲、再推敲……”首先,有了这样一个直抒胸臆,展示才艺的平台,我们需要立马搭建一个高度精准的整体“框架”结构。要做到合理分工,责任到人,争取做到下一步工作的细化,量化和亮化。不愧是写文篆书之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舞文弄墨,成就不凡,早年一直追随赵树理,和山西马烽等一些大腕作家在一起的他,虽然佳作颇丰,但也谦卑为怀,虚心做人做事。他说,自己年迈体衰,完全放心的寄希望于后辈,让村上的后生展才艺,多出力。放手一搏,幸甚至哉。
武安印和武保林两位主要撰稿人、兼负责人的讲话句句是理,头头是道。气氛热烈的座谈会上,资历深厚的将门之后蒋凡荣、术业有专攻的程赚荣老师,还有,武家女儿武黎青、贾家长女贾淑铭、连氏小伙连灶鑫等热心作者和乡民,大伙个个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地谈了自己的感受,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今天的见面,是偶然,也是必然。今天的会议,当务之急。今天的相会,老友新朋欢聚一堂,意义非凡。正如陈书记所言:“天时地利人和,好事多磨,志在必得!”。是的,只要大伙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为兴村富民献计献策,为家乡振兴尽绵薄之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切的一切成功在望——
一切的一切都会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回乡心情愉悦,回乡收获满满。相逢是首歌,为我们的相逢举杯吧!为我们的相聚干杯吧!我可爱的家乡,我可爱的乡亲,你们真的可亲可佩,家乡的事业可喜可贺!
2022-04-26
2022-04-26
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