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更清晰的感受前所未有的模糊

分类: 【大如银幕.木易】 |
文/木易孝敦
我想《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我是一定要二刷的,只为了更清晰的感受模糊,来自李安的模糊,来自比利林恩的模糊,也来自每一个对伊拉克战争不知道该持有什么态度心里极度矛盾又模糊的人。
大概很多人都会从技术革新、创造历史等等方面来评价李安的新片,那么跟技术相比,李安新片的剧情就真的沦为鸡肋了么?当然不是!而且我发现,我最喜欢《比利》的地方跟很多人对此无感的地方竟然是同一处,那就是模糊。说实话,看完整部电影,我个人并没有读取到李安任何关于他自己对于伊拉克战争的明确态度,是反战?还是支持战争?这些他没有表态,尽管比利最终做出自己的选择再度回到战场,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观众在很多时候想要得到的是一个明确的答案,比如王佳芝对易先生的真情,比如少年派应该早日回归社会等等,当导演有了明朗的态度时,观众或同意或反对都能明确表达自己的话语权,但是看《比利林恩》却常常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因为导演态度模糊,所以观众就很难表达自己的态度,当看完一部电影不知道该怎么宣泄自己的情绪时,不认同自然就会出现。
但是这种态度模糊一定是坏事么?如果你是美国外交部长持模糊态度就一定是坏事,可是世界上更多的是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像比利林恩这样不知道自己究竟该跟着姐姐装病留在家里还是继续回到战场上阵杀敌。所以这种模糊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的是“真实”,而李安选择120帧这种“未来电影”的方式表现这样的真实,当赤裸裸的看到人性最本真的一面时,很多人就慌了。
纵观整部电影,最解气的莫过于比利林恩跟他的班长当面拒绝了橄榄球队老板诺姆的不公平条件,而最让人震撼的则是站在舞台上的比利林恩透过火花四溅的烟火而瞬间回到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徒手杀死一个敌人,那种逼迫感仿佛一切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在外面冒着生命危险赢得的荣誉,让比利林恩在某一瞬间以为自己真的是英雄,可是看着奸商们的嘴脸,听到工作人员的脏话,感受着普通人的嘲笑。。。站在舞台上的比利林恩突然觉得自己更像个小丑,或者还不如小丑,起码小丑带给人欢乐,而自己不过是个摆设。
比利林恩的彷徨跟无力贯彻着整部电影,从战场到刚从伊拉克回国再到发生在当下的故事,三条线索来回穿梭,观众也跟着比利林恩的视角重新审视战争,重新审视自己,不管自己的态度是不是模糊,但是很明确的一件事就是,该自己去做的事情就不能退缩。所以比利林恩激吻了跳舞女郎,拥抱了自己的姐姐,然后拍一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出发前往伊拉克,那里才是自己最应该去的地方。
排着长队买到了《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4k3D 120帧的电影票,希望二刷能让我更清晰的感受到这种模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