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爱之旅 向死而生


标签:
微电影当不掉的记忆金士顿 |
分类: 【雾里看花.木易】 |
“寻找”向来是各种艺术热衷表现的主题之一,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亦是如此。电影以影像声音为媒介,在光影流转、声响变换之中,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关于“寻找”,关于“爱”,关于“新生”的故事。其中,孩子对于自己父亲或母亲的寻找,更是充满着动人的力量。
巴西电影《中央车站》中约书亚在一个陌生女人的陪伴下踏上了寻找父亲的未知之途,美国电影《狼女传奇》里少女娜缇从芝加哥到西雅图千里寻父,俄罗斯电影《小偷》则是小男孩桑亚对亲生父亲的幻想曲,而希腊国宝级导演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雾中风景》更是以诗意化的影像展现两位小主人公寻父之旅中的艰辛与磨难……还有大家所熟悉的《菊次郎的夏天》、《阿飞正传》、《不羁的天空》中对于母亲或者说是母爱的寻找……关于寻找,往往都充满了隐喻,稍带哀伤与沉重的基调,结局也或悲或喜,但总是伴随着成长,让人们在寻觅的终点处达到情感上的和解,以最终获得心灵的平静。
一部微电影同样以这样一个“寻找父亲”的故事,打动了无数观众,它就是金士顿2014年度微电影《当不掉的记忆》。在这部影片中,落魄的儿子无意中展开了一个掩藏了十八年的秘密和追寻,而在影片的结尾,我们与这位儿子同样都明白了,这场追寻的实质其实是一场对父亲和父爱的回归之旅,也是儿子的“新生”之旅——在去世了十八年的父亲那里,获得无尽的爱和力量,足以面对未来的人生种种。
回顾金士顿2013年度微电影《记忆的月台》便发现,两部电影皆以“记忆”为关键词和切入点,实则都是在讲述“寻找和爱”的故事,在记忆中或是寻找到了爱情,或是寻找到了亲情,无疑都感人至深。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的这种孤独感与生俱来,可以淡化或消解这种孤独的,唯有无尽的爱,无论这爱是在触手可及处,还是深藏记忆中。
《当不掉的记忆》以大家并不陌生的故事主旨和结构,将一个儿子寻找父亲的故事娓娓道来,这场寻找并非只在儿子前往当铺的途中,更指涉儿子对于父亲的回忆之途,父亲生前对自己的爱在细微之处流露无遗,追溯之,感受之,怀念之,更感恩之,藉此获取开始新生活的力量和勇气。
寻找的过程就像人生,我们“在路上”不断追寻,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时而众里寻她千百度,时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如《当不掉的记忆》中的主人公,有对父亲误解后的沮丧灰暗,更有得知真相后的感动感怀和明朗豁然。关于父爱,我们总是想说的太多,能说的太少,当我们以寸草之心,细细品味这部微电影,感受它的赤诚,亦是对父爱的又一次感恩和致敬。
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