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文字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
标签:
等风来想象小说向往娱乐 |
分类: 【雾里看花.木易】 |
很多电影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内核曾是一段又一段强韧有力直击人心的文字。但是,不是所有的文字都适合拍成电影,或者说,文字很多时候比电影能传达更丰富的信息量。虽然影像能给人更具象更震撼的感觉,但是文字则给予人更大的想象空间。
《等风来》电影还未上,但是小说全本电子版已在腾讯文学上线,今天不聊电影,先说说小说。其实《等风来》的创作过程颇有点《漫游太空2001》的感觉,虽然将滕华涛与鲍鲸鲸的组合比拟于库布里克与克拉克的合作有点夸张,不过这两部作品同样的是电影跟小说几乎同时面市,《漫游太空2001》早已成为传世经典,而《等风来》则有待时间的考验。电影跟小说的对比,你没有办法简单的说是电影更震撼还是文字更细腻,只因二者承载着不同的使命。
《等风来》的电影宣传语是“不是心灵鸡汤,没有标准答案”,想必这句话也是营销团队在对电影和原著小说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小说里的程羽蒙,全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字里行间随时随地的展示着人物的内心世界。试想,鲍鲸鲸当时写小说时,不管是程羽蒙或者是王灿的台词,她脑海中浮现的都必然是从自己口中讲出时的模样。而小说里流露出来不管是沮丧、兴奋或者是安静,都更加贴近原作者的心理状态。
原著小说里,当王灿跟程羽蒙被抗议人群阻住去路时,有一段参加暴动的儿子跟父亲的温馨场景描写,这一段文字尽管朴实,但是对于王灿个人的心态变化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尼泊尔之行不仅仅是程羽蒙洗尽铅华的升华之旅,同样也是王灿从纨绔子弟到成熟懂事的成长之旅,但愿在电影中能在看到影像对这段文字的立体展现。
鲍鲸鲸的作品中似乎对爱情有着天然的暧昧感,《失恋33天》里爱情不是主线,黄小仙跟王小贱之间的感情可以让人随意解读,《等风来》里爱情也不是主线,王灿跟程羽蒙之间微妙的关系同样给人模棱两可的感觉,这种暧昧感,弥漫在字与字之间,却不知电影里是否也能有这样“难的模糊”感觉。
“不管你有多着急,或者你有多害怕,我们现在都不能往前冲,冲出去也没用,飞不起来的。现在的我们只需要静静地,等风来。”这是小说后半段教练的一句话,从滕华涛写的小说序中可以看出端倪,也许正是因为教练的这句话才有了《等风来》的小说名,这句话让人充满对那个幸福指数很高的国家的向往,迎着朝阳,静等风来的王灿跟程羽蒙,想象该是一副多么令人心醉的美丽画面。
小说的结尾有这样一段文字:飞到最高的地方,风变得很大,是实实在在地撞在身上,从耳边呼啸着掠过。我看着脚下的河流、农田和山谷,想象着自己置身其中,会是一个多微小的黑点,肉眼可不可见。我张开双臂,想象着自己能把风报个满怀。于是,程羽蒙终于做回了程天爽。小说的结尾开放而充满想象,当程羽蒙的故事结束时,程天爽的故事却未完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