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让传统教育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标签:
中国孩子传统教育暑期学堂娱乐 |
分类: 【小若荧屏.木易】 |
尊师重道、长幼尊卑……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爆米花”时代的到来,已经越来越不被人所重视。计划生育在我国的成功实施导致了如今六个大人伺候一个孩子的现象,如此做法势必增加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变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可能性。当尊师重道的顺序翻转,只有孩子才在家里拥有至尊无上的话语权时,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个社会究竟是进步了还是在倒退?
我想,即使是80后,也应该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熟悉《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的内容,个人小时候只记得有一本课外读物叫《新三字经》。在那个时候传统教育已经沦为了课外读物,那么如今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如此之快,或许就连课外读物都很难入孩子的法眼了。前段时间有幸看到一部电视剧叫《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讲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第一次频受冲击的民国时期。尽管是电视剧,而且事情发生在民国,但是看了几集之后却发现这绝对是一部披着民国外衣的现代剧集。在一座象征传统的私塾里,内心向往自由,外表却极其古板的先生带领着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将生活跟学习相结合,让传统与现代相碰撞,其传达出的讯息竟让人眼前一亮,这才是如今该有的适合儿童观看的真正的寓教于乐的电视剧集。
中国影视剧作品中专门针对教育而拍摄的情景剧本来就不多,特别是针对中国传统教育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此次,《中国孩子》首开先河,以文化为切入点,用诙谐的桥段,幽默的台词,欲达普及传统教育的目的,令人称颂。《中国孩子》分为60集,每集大概有20多分钟,类似于情景喜剧,每一集都是一个小故事,每集之间基本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所以,即使是从中间开始看也丝毫不会影响观众的观感。这样的做法必然是经过了缜密的市场调查而决定的结果,孩子在暑假里的重要任务基本就是无所事事,如今的诱惑那么多,很难保证孩子能够按部就班的跟着看每一集更新,所以,每集独立小故事的做法极其明智。《中国孩子》中所讲述的故事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传道解惑,而是通过设置各种有趣的小桥段让人在娱乐中增长知识。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孩子》也并不是只为传扬传统教育而来,其内容的精彩度跟丰富性令人乍舌。其中不仅有戏曲、民间传说、古时谚语,甚至还有武术、杂技、民间工艺、风土人情等等诸多元素。王劲松老师饰演的先生带领着一群活泼的孩子,用现代人的处事方式看待传统教育,既不会让年幼的观众感到出戏,同时又可以在娱乐的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即使生根发芽有点难,不过开学之后随便拽几个古典成语总不是难事。若真正的想让传统教育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那么如今的市场还需多多鼓励像《中国孩子》这样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