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救的姜戈》爽就一个字

标签:
昆汀爽暴力幽默奴隶娱乐 |
分类: 【大如银幕.木易】 |
昆汀在《姜戈》中的改变是有目共睹的。这种改变可以有很多种理解,你可以说他离“玩电影”已经越来越远了,他玩腻了非线性叙事方式,也不再专注于对“无耻混蛋“的刻画,男主角不再是黑帮匪徒,不再是抢劫犯,而是为了自由和爱情而奋不顾身的黑人,这样一部如八辈儿贫农翻身当家作主的电影,简直让人觉得这是一部赤裸裸的主旋律电影。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他不过是披着看似很学院派的外衣却依旧坚持着自己的痞子之路,只是在《姜戈》中除了一如既往的复仇之外,还加进了英雄主义的色彩,他对台词的苛求更胜前作,他对场面把控的能力炉火纯青,这一秒还谈笑风生,下一秒就血浆崩裂,他总是能引领者观众的情绪从轻松到紧张到大笑再到嗔目结舌。
依然浓烈的讽刺艺术在小李饰演的糖果庄园主卡尔文·坎迪身上表露无疑。这是一个残忍、暴虐的奴隶主,他的嘴脸代表了美国南北战争前南方奴隶主的一贯作风,他偏爱法国文化,希望别人在跟他说话的时候能带着浓烈的法国腔,但他又是个法文盲,他听不懂法文,如果别人用法文跟他交流他又会觉得没有面子。最后的握手环节,昆汀终于惩罚了这个装X不成反被杀的恶人,看着小李那张帅气的脸抽出扭曲的惨状,观众有心疼,昆汀在释放,小李却暗自高兴终于过足了演大反派的瘾。
瓦尔兹作为昆汀的御用演员,又凭此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佩,足以说明他在影片中出色的表现,他在昆汀的电影里就像一个穿梭在自己领地上的国王般随心所欲。无论是阴狠毒辣的犹太杀手,还是嘴贱心软的赏金猎人,都能对角色把控收放自如。他在看似完全劣势的情形下跟人谈笑风生,又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下拔枪开火,再在围观人群目瞪口呆中缓缓掏出通缉令,骑马扬长而去。最为人称颂的当然是他在临死前居然还在半开玩笑的跟姜戈说,对不起,我没坚持住。他对奴隶制度的憎恶,对恶势力的蔑视,对人生的淡然,仿佛也在代表着昆汀的态度,而在与昆汀更像是表达对电影的态度,不被束缚,不被捆绑,永远那么潇洒,没有羁绊,可以嬉笑怒骂,也会全神贯注。
萨缪尔.杰克逊奉献了全场难得的表演,他将一个奴性十足又阴险狠毒的黑人管家刻画的鞭辟入里,他的残忍和冷漠不仅让片中的黑人憎恶,就连观众走出影院回想起他的眼神都觉得不寒而栗,所以影片最后姜戈对他的惩罚才显得如此的畅快人心。其中有一个细节,家奴斯蒂芬从出场一直拄着拐杖,既保持一副奴仆的嘴脸,又自以为是的在主人面前妄自尊大,到影片结尾,卡尔文死后,当被姜戈用枪指着的时候,他竟然扔掉了拐杖,如常人般行走自如,可想而知这个人为了尽显自己的忠诚嘴脸,竟一直隐藏佯装自己的残疾。奴性当然不在于民族,姜戈跟斯蒂芬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从此,萨缪尔饰演的斯蒂芬将跟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并列成为个人心目中的最佳反派形象。
作为一部群像电影,配角的大放异彩倒像是遮盖了男主角杰米·福克斯的光芒,但其实正是杰米奉献了昆汀第一部大陆大银幕电影中最劲爆的部分。这最劲爆的部分让人欣喜于大陆审查制度的放宽,不过还是负责任的告诫所有父母,如果孩子太小还是不去影院看该片为好,先不说160分钟的片长超过小孩子的忍耐极限,光是暴力和裸露镜头就实在够人捏把汗的,况且小孩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昆汀的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