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追捕》:香港电影人向内地发起总攻

(2012-03-14 00:03:27)
标签:

港片

总攻

重口味

娱乐

分类: 【大如银幕.木易】

文:木易孝敦

尽管CEPA早在2003年就已签订,但这近十年来,对于中港合拍片来说,走的并不畅通无阻。地域文化差异、如何适应内地审查制度曾一度困扰香港电影人,也困扰着两岸观众,所幸这两年已见突破。

看着三月上映影片信息表,让人怀疑是否到了香港电影人向内地发起总攻的时刻。这样的怀疑至中旬犹盛,315日《大追捕》上映时,其携手《桃姐》的排片空间至少占到一家电影院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犹记得去年三月,一直坚持自己风格的杜琪峰用一部《单身男女》试水内地,结果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赚得盆满钵满,去年如是,今年亦如是。近两年,相对票房惨淡的三月,都是香港电影肩负着引领华语影坛走向春天的责任,那我们是否也应该期待属于他们的春天已在不远处。

《桃姐》作为文艺片正担负着创造历史的崇高使命。与其说这是一部合拍片,倒不如坦然的承认这就是一部纯粹的港片。尽管有内地投资,有内地演员参演……但这些都并不影响许鞍华的创作思路,刘德华足以秒杀海峡两岸一切生物的超高人气,再加之他与叶德娴令人期待的联袂演出,导演只需轻描淡写的在影片中出现一两处北京场景,就可收到内陆和香港两地超高的票房口碑,皆大欢喜,紧接着,周显扬以一部《大追捕》接棒前进。

值得庆幸的是,《大追捕》同样出现在这个港片柳暗花明的时代,经过十几年的不断磨合,香港电影人北上发展已经越来越得心应手,既不必完全舍弃香港本土的“江湖味”,也不会彻彻底底的讨好内地的“书生气”,在经历过无数次水土不服之后,香港电影人深深的明白,只有各取所长才能拍出被两岸观众接受的优良影片。

香港制造的警匪片,总是会让内地电影人感觉望尘莫及,这当然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至深。所幸《大追捕》算是一部原汁原味的香港制造警匪片。影片主打新派警匪片,即在讲述警匪故事的同时,将悬疑成分渲染的同样恰到好处。张家辉和任达华两大影帝联手,乍一听都会让人有种血脉喷张的感觉,再加上影片重度渲染的监狱火并乱斗,变态杀手出没江湖….新一代的香港电影人积极探索着新时代香港电影的重生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大追捕》并没有完全按照老式港匪片的套路进展,回想经典港匪片,从《英雄本色》到《无间道》,都会让人从中看到一丝警匪惺惺相惜的“侠”骨柔情。周显扬和杜致朗这对组合当然明白超越经典的难度,因此选择另辟蹊径从注重刻画人物内心方面着手,不得不说是一个相当明智的选择。相较于香港观众来说,内陆观众更像是温室里成长的花朵,在内地审查制度的保护下,“银幕见鬼”比在生活中见鬼的概率还要低。叛逆心使然,大家觉得香港电影人的北上应该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观影体验,从彭顺的《B+侦探》中,大陆观众已然感受到了香港警匪电影的“重口味”,那么这部未映先红的《大追捕》更加不会让观众失望,片中大量对暴力场面的渲染不仅挑战着内地电影的审查制度,更在挑战内地观众的观感上限

春寒料峭的三月,却成为港片迷狂欢的季节,《桃姐》、《春娇与志明》、《大追捕》……文艺片、爱情片、警匪片……香港电影人都努力在寻找港片第二春,柳暗花明又一村,香港制造的春天,你期待么?
《大追捕》:香港电影人向内地发起总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