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9日
(2022-10-19 10:13: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闲聊 |
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学校离得这里近,所以,绘画课很多都是到这里写生的,那时候的圆明园只有大水法的地方有人管理一下,其他的都是农田和村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我们要骑车,背着画板去,水边也没有现在修理过的,就是临水的状态,泥土的气息,很适合画水彩、油画等,记得曾经画了一个水边的树墩,构图还挺有18世纪的风格,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哈哈。一天的绘画课是我们最喜欢的事情,也是学校里其他专业的同学们羡慕嫉妒恨源泉。每次画完画都会在夕阳的伴随下愉快的骑回家,印象最深的是会看到那个只有石拱残留的桥,每次都想,人们是怎么过桥的,那么陡,也感叹石桥的结构的精美和合理且稳固。现在它的旁边围了起来,然后是大路,那种感觉已经完全没有了,圆明园的遗址规划和修缮非常的不成功,个人感觉,因为亲身经历过的原因吧,我们打大学班长毕业就分配到古建研究所了,
毕业以后我们聚会就是在圆明园的大水法,
他们的工作就是测量大水法,当时我们还帮他拿水平仪,梯子,皮尺,还要画实际测量图,挺好玩儿的。后来谈恋爱的时候去过大水法,昨天登上一个小山包的时候忽然想起当时看一对恋人的互吻,我们两个偷偷给记录时间,居然20分钟没停,暗暗琢磨可以参加世界接吻比赛了。再后来就是生了孩子以后,带着婆婆和公公一大家子过去,坐了游览车都到不了大水法,要走很长一段路,有个有动物的小岛,里面有一些鹅呀,羊呀,藏獒啥的,鹅追着两个孩子跑。然后孩子中学放暑假的时候带着外公外婆去过,那次的印象是看了荷花,但是那时的荷花可没有现在的多。然后就是昨天的重游了。
继续看徐小虎的讲座,讲到如何看画,就是自己喜欢的就是好的,不要去看这是谁画的,有些艺术是好的,
有些艺术是差的,她举了几个例子,其中的包裹现代现代艺术的那个,他非常的不认可,认为是哗众取宠。这确实是人们的认知的不同造成的,我们很多人对现代艺术或超现实艺术的认识都是从评论家的评论中得到的启发,曾经的80年代,西方的现代艺术进入到中国,很多的展览,我们看到的展牌上写的“无题”,多深奥呀。谁也不敢说什么,因为好像不知道有降低自己认知的嫌疑,现在的人能够很平常的去自我理解,也是社会不断进化和包容的结果,那么,超现实主义的东西确实是深奥的,因为它要表现的作者的自我意识形态,一种自我的哲学理念,或者一种高科技材料的运用,亦或者是一种自然生态的演变。喜欢徐小虎先生的讲座,自我的放飞,老先生英文好于中文,所以,经常在说中文的时候卡壳,但是英文、日文都很流利。每天2~3集,慢慢欣赏。
韦羲的讲座就有很中国的情怀,但是,韦羲的声音却常常让我不能接受,没有温度的感觉,那么优美的诗句、音乐和画作,他说完好像一杯白开水,但是他的知识的渊博和对中国画的理解却是让我佩服的,他对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横向对比是丰富的,对历史绘画的研究是深入的。
前一篇:2022-10-18闲聊
后一篇:2022-10-20闲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