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毕业考核试卷分析和意见反馈表

(2015-07-12 07:28:48)
标签:

教育

心得

 

题次

 

应得分

800

400

1200

400

1200

 

实得分

677.5

339

1047

366.5

980

 

得分率

84.69%

84.75%

87.25%

91.63%

81.67%

 

 

各题

主要

错例

原因

分析

一、填空题

第1题,把一亿七千九百六十七万九千平方千米,把这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学生的错误主要对题目的意思审题不清,有的保留一位小数,有的保留到十万位。

第3题,错误率比较少,但是还是有学生把进率弄错,特别是把75秒化成分时,错误大,有的当作进率是100,有的学生把75分超过60分钟的15分钟化成了0.15分。

第4题第2空,学生对最小的质数遗忘或者不会把2化成

第6题,对表格认识不够,不会根据正反比例找4个数据的数量关系。

第9题,根据圆的半径求内接正方形的面积,缺乏把正方形分割几个相同的三角形去求,缺乏对正方形的认识。

第10题,找规律。学生对于n边形求小棒的根数有难度,没有数列的规律解题方法。

二、选择题

第15题,无法分清有单位分数与无单位分数的区别。很多人选了C和D

第19题,学生没有分析每一个百分数的单位1,出现单位1不统一的情况,需要统一单位1,由于不具备这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导致选择错误。

三、计算题

计算题普通得分率高,方程错误率很低。但是在简便运算中出现问题。

23题第③题,学生利用了乘法分配率计算,越算越复杂,在计算时约分、通分错误。明显

这道题不能用简便运算,括号内的2个数与括号外的因数相乘时不能约分,学生出现了定

向思维,不会灵活变通。

 

 

 

各题

主要

错例

原因

分析

23题第④题,乘除法混合运算,学生把乘法的结合律利用到了除法中。把2.5×4÷2.5×4=2.5×4÷(2.5×4)这道题要简便,可以先除以2.5再乘以4,变为2.5÷2.5×4×4,很少有学生这样想,他们都是从左到右计算。

四、操作题

第3题、旋转题学生对于顺逆旋转弄错。

第5题、有少部分学生做这道正面图时,出现漏题。

五、解决问题

第27题列方程解决问题,学生没有分析等量关系,只是一味地套用,缺乏分析能力。本题中126.9千米是一个干扰条件,学生没有分析,错的学生就把这个数据也放入方程中。

第28题求圆锥的高。学生对于题目前后的体积不变都容易弄清。主要问题:一是计算错误,二是求圆锥的高时,缺乏对圆锥体积公式的逆运算的应用。本题却很少有学生利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第30题路程问题,学生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

①、审题不清,对题目的意思没有弄明白,把行驶3小时两车还相距320千米当作了3小时行驶320千米,有的学生把相距320千米当作了速度。

②、不会把题目的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出来,虽然有学生画出线段图,可是画错了。因此缺乏题目数量关系的构建。

③、学生列式160×5=800千米,把800千米当作一个人行驶的路程,学生缺乏对路程问题的一清晰认识。

 

 

 

试卷

评价

建议

评价:本毕业试卷命题内容全面,难度中等,能反映出学生对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试卷从不同的题型,不同的角度,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检测,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解决问题等。一方面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另一方面,检查学生简便运算的是否对运算律熟练掌握,是否能用简洁、合理的方法得出结果,同时生活数学的凸显使学生跳出“机械模仿”的框框,突出学生利用画图、前后数学信息建立联系、读懂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实际应用能力来完成本次考试,能全面考察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整张试卷注重基础、综合性强。如果学生平时学习扎实,很容易得高分。

 

建议:

1、填空题找规律题,求n边形的小棒的根数,分值太少,建议至少这个空给2分。

2、小学阶段数学广角的知识本张试卷没有涉及。

3、观察图形的作图题应该单独列出来,要求学生做它们三个方向的图。

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在本习题分值太少,只出现一道填空题2分。而且本填空题有点难度。建议毕业考试的试卷在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应该单独做一个类型的题,组合图形的面积,重点考察学生对图形构成的认识和几何图形的简单推理能力,有利于小初教学的衔接。

5、计算题缺少小数和分数的混合运算,缺乏带分数的计算。这类计算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出现频率高,希望加强此类的衔接。

 

今后

教学

改进

意见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师在教学时,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注意教学时切勿只讲考试类型题,应该着重于教材的本质,教材的核心内容,让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的知识点。

2、从一年级开始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每个学期都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量关系,并能熟练运用。

3、加强数学基本的分析能力教学,如:画图、前后联系数学信息、举例。

4、加强计算的灵活计算能力。不要只套用运算律,要让学生计算一些容易出错的一些计算。如:利用乘法分配率和不利用乘法分配率的计算;只有乘除法的交换位置简便运算;只有加减法的交换位置计算。

 

 

备注

 

 

 

附:1.各大题的得分率(%)=本题的实际总得分÷本题的总分。

2.优秀生成绩:一、二年级为90分以上,三—六年级85分以上。

         3.请按公、民办学校分A、B卷分别填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