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设计校园》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2011-05-14 21:38:43)
标签:
教育 |
《设计校园》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研究课题名称: |
设计校园 |
||||||
设计者姓名 |
|
所在学校 |
|
||||
所教年级 |
|
研究学科 |
|
||||
联系电话 |
|
电子邮件 |
|
||||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
|||||||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来生活中实际问题,对于三年级孩子有一定的困难,利用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章节的《设计校园》这一内容,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利用所学的位置与方向、面积的计算等知识渗透到校园设计方面,让学生从多个策略中选择最优的方案,完成校园设计,让学生从这个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以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设计学生熟悉的环境──“校园”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以及爱学校的良好情感。教材以重新设计校园为主题,从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设计方案三个方面安排了整个实践活动 3、课题介绍 在学生学习《位置与方向》、《面积》、《解决问题》三个单元的知识后,设计了“设计校园”为主题的研究活动。其基本目标是:(1)巩固所学知识;(2)养成科学、合理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3)培养小组合做能力。(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5)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
|||||||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
|||||||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使学生熟练掌握图形面积方面数据的测量和面积的计算。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并能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分析、整理、归纳。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各组完成调查报告。 (3)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利用各组的研究成果,每组一副校园设计图。 (4)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校园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通过积极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魅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的主人翁精神。 (5)、通过活动,让学生爱校园、保护校园。 4、思维导向图 |
|||||||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
|||||||
1、参与课题学生是三(2)班全体学生,他们热爱数学,乐于接受新事物、钻研精神强,有强烈的探索欲望; 2、学生刚学过本学期的《位置与方向》《面积》《解决问题》的基础知识; 3、学生思维活跃,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 4、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学习过过课题研究,选题,如何写研究报告。 |
|||||||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
|||||||
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根据学校布局,如何画出校园平面图。 2、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需要添置的设备,以及设备在校园的规划。 3、从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中,形成校园规划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4、逐渐使学生学会初步的规划技巧,学会合理的安排各种事物的能力。 可通过以下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些目标: 1.通过研究人教版三年级前几个单元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规划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让学生经历探究、合作交流、计算、比较的全过程,发现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应用能力。 3、调查“设计校园”知识应用研究数学规划、建模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能的选题内容是: 1、校园平面图的绘制 2、校园现有设施的调查及应须添置何种设施 3、校园空地的调查及面积的计算 |
|||||||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
|||||||
开题报告、演示文稿、研究报告、各种记录表格、反思报告等。 |
|||||||
六、资源准备 |
|||||||
根据研究主题教师提供的资源: 1、 教材、书籍报刊、数学学习网站、学校阅览室等出现校园设计的范例。 2、准备学校布局的录像资料。 2、多媒体课件、电脑室、多媒体教室。 3、调查记录表、各种评价表、反馈表。 学生自行准备的资源:收集有关美丽校园图、美丽校园有关的设计。 |
|||||||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
|||||||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起止时间 |
||||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
1、认真听取《研究性学习》主题讲座,掌握学习课题选择的技巧、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相关的研究方法,并预习相关材料、做好准备。 2、通过书籍、报刊、网络等渠道收集与设计校园有关的知识,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初步确定一个有效的研究课题。 |
1、给学生做一个关于《研究性学习》主题讲座。(准备演示文稿) 2、给学生提供预习的相关资源。(准备网络资源、范例等) 3、及时了解学生选题的情况,组织学生提问题并给予适时适量的指导。 4、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步骤与方法。 |
2天 |
||||
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 |
提出和选择课题 |
1、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提出选题 2、确定选题意向,敲定研究课题。 |
围绕《设计校园》这一主题,向学生提出选题:《校园平面图的绘制》 《校园现有设施的调查及应须添置何种设施》《校园空地的调查及面积的计算》并对每组同学提出的主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选择出具有可行性的研究课题。 |
5天 |
|||
成立课题组 |
1、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确定自己的选题,并根据选题形成小组,各小组民主选出小组长。 2、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 3、组员明确分工,小组内分工可分为收集资料队、撰写方案队等 |
1、实施兴趣与异质相结合的分组策略,在学生兴趣组合小组的基础上,协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调配,保证各小组能有效开展研究,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的机会均等。 2、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评价量规提供给学生。 3、组织、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 |
|||||
形成小组实施方案 |
1、各小组根据分工制定研究计划,分配研究时间,细分研究内容,制订出小组研究方案,预定成果。 2、全班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每个小组总结和分享各自在形成实施方案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小组合作的经验、策略等。 |
1、设计“研究方案”模版,为学生制订研究方案(包括时间安排,完成的形式,人员分工,研究的步骤等)提供指引。 2、设计一份选题成果展示模版,为学生展示研究结果提供指引。 3、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研究资源、条件和环境,当学生在研究收集资料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沟通,协助学生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3、小结学生的分享(尤其注意总结小组合作经验与合作策略)。 |
|||||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
1、实地考察并收集有关收据。 2、通过网络通讯、班级论坛等交流想法、分享经验;或向老师寻求帮助。 3、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收集的数据,各组完成各组的研究,形成书面的研究报告。 4、最后分享各组的研究成果,小组谈论,完成本组的校园设计图,并且配上文字说明。 |
1、给学生发放活动记录表,以用作每次小组活动后收集整理信息。 2、教师指导根据步骤设计方案,完成调查工作,形成文字材料报告。 3、及时跟踪了解各小组活动进行情况,为学生出谋划策,当好参谋指导作用,让学生随着活动的开展,不断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4、各小组分享成果,并汇报。 5、根据各小组的成果,每个小组完成本组的校园设计图。 |
一周 |
||||
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
|||||||
1、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现成的问题和答案,要求教师根据实际问题来做好教学设计,在做教学设计过程中做好各种安排,如:动员培训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在做中学数学,突破了以往在教师内固定的学习模式,学生要走出课堂,查阅相关的资料、调查相关的数据,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来完成本组的课题研究。 2、学生在本次活动中收获很大,学会了很多关于数学动手操作方面的知识。如:校园空地面积调查小组,学生必须现场测量空地的长和宽。学生课堂上都会计算、做有关面积方面的解决问题,但是实际上测量时往往不太会使用卷尺和读数据,这时老师的指导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做的过程成长了不少,如:如何与同学交流、合作、探讨、探究问题,如何根据收集的信息完成校园设计。
4、不足之处:在整个过程中,如果有有关设计方面的专家的指导就更好。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资料的查找能力较差,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多注重该方面的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