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才开金口的宝宝

标签:
2岁说话晚育儿 |
分类: 成长故事 |
http://s9/middle/6a24148aga90d8223a1f8&690
2岁以前,天天是真的不会讲话,一个字都不会讲,连有意识的叫“爸,妈”都不会,而很多语言发展快的小朋友已经会整首整首的背唐诗、唱儿歌什么的了。我们做父母的心里当然着急。“贵人语迟”,“晚讲话的小孩聪明”,这些“古训”都是我们经常用来安慰自己的话。曾经有同事建议我们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可是虽深怀恐惧,但我们还是没有这样做。
我们自己做出了一些判断:
1、他的听力没有问题,反而还相当灵敏,小时候经常因为一点点声音就被吵醒了。
2、他的发音也没啥问题。声音洪亮,基本的“依依呀呀”的声音能发,并且舌头也能伸得比较长。
3、他的其他方面还发展得不错,并没有出现矮小,或者行为发展非常不符合年龄阶段的情况。(证明没有脑瘫、智障之类的,阿弥陀佛)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认为,他生理上没有导致说话障碍的问题。那么,从语言环境上,又有什么问题呢?可能有以下几点:
1、爸妈在胎教时极少和他说话。
2、大人在他1岁以内很少和他面对面的说话交流,或者教他说话。(小时候带他到处转悠多,看的东西比较多,说得少)
3、家里大人的语速语流都很快,可能小宝宝很难学习。
4、很少给他看电视,让他接触语言环境。
5、他1岁1个月就会走路了,可能专注力在学习走路上,语言就发展缓慢了。不是说,早说话的就晚走路,早走路的就晚说话嘛。
6、非常怀疑是爸爸的遗传,哈哈,虽然他不承认。
将近2岁1个月的时候,天天终于开始开腔了,第一个字居然是叫“车”,而不是“爸、妈、婆……”。然后,慢慢的,“救护车”、“消防车”都会说了。2岁5个月上幼儿园时,基本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但是还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现在1个学年过去了,他已经可以绘声绘色的复述《妈妈讲的睡前十分钟故事1》中的好几个长长的故事。
看来,幼儿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家长是急也急不来的。一个专家曾经说过“人的痛苦来源于比较之中”,少拿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也许我们会更幸福一些。我们应该珍惜孩子的每一个发展阶段,学会欣赏他发展的每一个细节,细细品味他长大以后不会再有的那种憨、拙、窘态,这正是小孩子可爱的地方呀!
对大雪妈发的《蜗牛》深有感触: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彷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原来我的小蜗牛在带我欣赏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