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宝玉是位不错的经理人

(2013-04-17 20:15:53)
标签:

文化

http://pic.nen.com.cn/0/10/65/99/10659960_466051.jpg

  贾宝玉与林黛玉

http://pic.nen.com.cn/0/10/65/99/10659961_996306.jpg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http://pic.nen.com.cn/0/10/65/99/10659962_610562.jpg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

  史上

  如果从管理角度解读《红楼梦》,王熙凤绝对是经理型人才的不二人选,凤辣子负责荣国府的财政收支,生活安置。而宝二爷则负责风花雪月,偷吃口红,没事瞎忙。

  其实,大家不要被这表面现象给蒙骗了,《红楼梦》是内涵帖,是技术贴,贾宝玉看似一个无用“蠢物”,和经营管理八竿子都打不着,其实不然,《红楼梦》里处处能读出管理来。如果宝玉真是个没用的东西,为何贾母独独疼他,一向神经质一般迫害贾宝玉的贾政为何也觉得他“神彩飘逸,秀色夺人”?

  在一大堆脂粉里,怡红院的贾宝玉,其实是个不错的经理人,他带团队的艺术似乎一直被忽略。这个不公平,今天要发掘一番,表彰一番。

  本版撰文/刘黎平

  (除署名外)

  本文图片/戴敦邦绘

  宝玉管理艺术:让团队成员保持最自然的状态

  任何一种管理手法,都有它的理论源头,或者说有它的理论依据。贾宝玉管理手法的源头是道家的老子,从他平日的言行便可看出端倪。

  贾宝玉本来就爱读老庄,而且众所周知的是,贾宝玉平时挂在嘴边最多的话便是“女儿家是水做的”,“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就是贾经理的“水理论”。

  从表面来看,“水理论”是单方向的,是对女性品质和地位的推崇。其实呢,是双向的,在“水理论”的架构中,既有对经理人自己的定位,也有对员工的看重和敬重,而且这种作用是良性互动的。

  从经理人自身而言,贾宝玉未尝不把自己设置在“水”的位置,水性趋下,总是处于万物的下方,《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从当时荣国府大观园的权力组织架构而言,贾宝玉绝对是怡红院这家单位的老大,然而,他没有把自己摆在老大的位置上,丫鬟们个个可以和他拌嘴;晴雯可以在她面前撕扇子,袭人可以在她面前怄气说要回家;贾经理落雨天在外面淋得落汤鸡一样,丫鬟们居然胆敢不给他开门;甚至五儿被怀疑偷了化妆品而由他这位经理人去顶包。贾经理总是以一种低姿态、低身段出现在众女子的面前,这便是水的姿态。

  贾宝玉

  管理思想源于贾母

  贾经理低姿态、低身段直接的源头是老祖宗——奶奶贾母。

  莫小瞧贾母,别以为她是个混吃混喝、听凤辣子说笑话的老糊涂,怡红院良好的气氛其实也源于她最初的指导原则,贾母让丫鬟们可以对宝玉直呼其名:“宝玉”。这样一来,拉低了经理身段,却拉近了团队的关系。

  所以,贾宝玉带团队的先进理念,源于老祖宗贾母。贾母最疼宝玉,却没有把他骄纵成贾琏那样的混账龌龊之辈,这说明,从贾母到宝玉,有一种良性传承,而非常人所说的宝玉是被老祖宗惯坏的。

  其次,从贾母亲近庄稼人家刘姥姥,就可以看出宝玉管理风格的源头。

  贾宝玉姿态自然,众女子们的姿态也自然,读《红楼梦》里的人事关系,有一个感悟,丫鬟们在主子们面前大多战战兢兢,例如贾琏侧室平儿在王熙凤面前,过着夹心人的地狱生活;哪怕善良如黛玉,也尖刻不易讨好,只有紫鹃能跟她没有摩擦;更不用说贾政贾琏这帮混账了。

  唯有怡红院众女子在宝玉面前,才能自然地释放自己的态度,自由地展现自己的姿态。怡红院这个组织架构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各个零件都处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能做到这一点,非管理上的天才莫属。

  “水姿态”管理案例:晴雯带病加班加点修补雀金裘

  贾经理保持低身段的“水姿态”,而团队成员们也回报以“善利万物”的水功用。

  怡红院在表面上似乎无法无天,没有等级社会所谓的主子奴才之分,宝玉在众人面前似乎缺乏权威性,没有威权力,然而,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团队成员们干活一样也没有耽误,正经事情办得有条不紊。

  最明显的管理案例莫过于“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晴雯是团队成员中的刺头,她不给宝玉面子,更不给经理秘书袭人面子。有一回晴雯将扇子跌破,宝玉气得骂她“蠢材”,晴雯针锋相对:“二爷近来气大得很,行动就给脸子瞧………要踢要打凭爷去。”二人纠结间,袭人以经理秘书的身份来劝架:“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晴雯结果直接揭破二人的猫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呢。”

  帮员工宣泄情绪

  从管理角度看,这是一起管理层与被雇佣方的冲突,怎么化解这个危机,贾经理没有动用威权力——其实,滥用威权力往往丧失威权力——而是找一个疏导员工情绪的方式:鼓励晴雯撕扇子。这个方式很有创意。贾经理还亲自参加此次减压活动。

  晴雯撕扇子,宝玉还在旁边为员工的情绪宣泄加油:“响的好,再撕响些。”一场危机,就在扇面的撕裂声中无影无踪。

  读《红楼梦》到“撕扇”事件,切莫轻轻放过,贾经理帮助员工宣泄情绪,是有良性回报的。在《红楼梦》第52回就有明证。贾经理参加公开活动要穿的高档时尚服装:雀金裘,被烧坏了一角。整个荣国府,只有晴雯能修补,偏偏晴雯此时伤风感冒,“闪了风,有了气”。就是她带病为贾经理修补名贵雀金裘,晴雯“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便伏在枕上歇一会………哎呦了一声,便身不由己倒下了”。

  晴雯几乎是拿生命在加班,这样图什么?图加班费?宝玉是没有资格发加班费的;图名分?中间还隔着个袭人呢,八竿子都打不着她。没有图,只有报,报的是宝玉的低身段,低姿态,说具体些,就是对“撕扇”事件的回报。当然,个人并不主张带病加班不要加班费,按此操作风险大,须谨慎。

  类比:贾宝玉管理手法颇似李广治军

  贾宝玉的管理手法不是刻意的,而是出自他的天性。看似杂乱无章,随意无形,却境界颇高,怡红院的团队关系最随意,管理效率却最高。而凤辣子太肃杀,贾政太无能,探春太计较。

  从这点看,贾宝玉便是大观园里的飞将军李广。据《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记载,李广治军,“无部伍行陈………人人自便”,没有严格的队伍行列,每个战斗成员都处于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也就像贾宝玉团队一样,每人都处于一种最自然的姿态。

  散漫是治军大忌,然而,李广所部却从来没有遭遇过危险——“未尝遇害。”而其效率呢,有史为证,“(匈奴)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而且,将士都乐意为他效命卖命而无怨言,这正好与晴雯带病补雀金裘如出一辙。

  当然,这里要风险提示一下,李广是天纵英才,他貌似散漫的管理是学不来的;贾宝玉天生灵气,就是一直恨他不成器的贾政也觉得他“神彩飘逸,秀色夺人”(见《红楼梦》第23回),他的“水姿态”管理也是学不来的。

  没有李广和贾宝玉的气质和秉性,却学他们的管理方法,风险就是导致团队一盘散沙。

  而且,在现代社会,一旦一个男性管理者被评为“贾宝玉”,那就和贾宝玉形象本身的积极意义背道而驰,甚至适得其反了。所以说,贾宝玉不可学,一学就会让人误会。

 

 

国学摘要

战国:两千多年前的水稻战争

 历史典籍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见西周之君曰:“君之谋过矣!今不下水,所以富东周也。今其民皆种麦,无他种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为下水,以病其所种。下水,东周必复种稻;种稻而复夺之。若是,则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于君矣。”西周君曰:“善。”遂下水。苏子亦得两国之金也。

  在讲这起经济纠纷之前,先解释一下东周的国家结构。公元前770年,西周王朝结束,东迁洛阳变成东周王朝,到公元前367年,东周王朝又分裂成东西两个政权,称东周国与西周国。

  西周在上游,东周在下游。东周想种水稻,上游的西周却不放水,没水还种什么稻子?东周忧心忡忡。

  有纠纷就有调停,有调停就有经济利益,有个想在这起纠纷中赚钱的人出现了,他叫苏子,有人说他叫苏代,有人说他是苏秦,这个没法考据,反正就是调停人苏先生。他跟东周方面说:“我有点子让上游的西周国放水。”

  苏先生拿了东周的雇佣金,来到上游的西周,游说西周政府:“你们的主意真是秀逗了。你们堵住水不放,反而也堵住了自己从东周赚钱的机会。现在下游索性种旱地粮食作物——麦子,他们种麦子,你们半文钱也赚不到。你们还不如先把水放下去,诱使他们先把稻子种上了,等收成时,就去抢收他们的成果。这样一来,东周就把你们当大爷了,在水源上严重依赖你们,在经济上也就听命于你们,你们趁机大把赚钱,多好的良性互动啊。”

  西周这边明白过来了,觉得自己真是没必要和钱过不去,马上放水。东周终于种上水稻了,东西周两家大把的雇佣金,也落到调停人苏先生的荷包里。

  西周与东周其实就是一条经济链的上下游,只是他们两家没有意识到而已,这个时候需要一个明白人提醒他们一下而已,苏先生就是这个明白人。他提醒了把握着水资源的西周:可以从提供农业生产动力上面获取经济利益,让对手恨自己,不如让对手依赖自己;消灭对手,不如将对手培育成合作伙伴。

  一个调停,三方获利,而获利最大的是苏先生这位调停人,因为他是第一个明白人,第一个见市场先机的人。市场在哪里?就在明白的地方。

http://gzdaily.dayoo.com/tpl/go-top.jpg

沈括:北宋科学家写微型武侠小说

 百家经典

  定远(安徽的一个县)一弓手,善用矛。远近皆伏(佩服)其能。有一偷儿亦善击剑,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埠,码头),适值(碰上)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拖)矛而斗。久之,各未能进(进展,胜负)。

  弓手者忽谓偷曰:“尉(管治安的官吏)至矣,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而刺之,一举而毙,盖乘其隙(破绽)也。

  北宋 沈括 《梦溪笔谈》

  沈括是我国古代有名的科学家,很多人所不知道的是:他曾经以一种科学的态度,记录下了当时的一次武林高手角逐,这里还是以古龙的风格演绎这部大宋的微型武侠小说:

  他是弓手,却擅长使枪。他是小偷,却擅长使剑。 一座小城,两名高手,不符合武林生态结构。他们必须分出上下,小偷说:“我与弓手相见之日必是决斗之日。”

  弓手与小偷相遇了,在一处码头。小偷在饮酒,弓手在办事。在武林,从来都没有偶遇,高手之间每一次的偶遇,都是酝酿已久的决斗。

  这座城,以后只会有一名高手,决斗吧,弓手拔长矛,小偷拔长剑。矛和剑的决斗,没有任何进展。两人的实力对比,始终横亘着一个等号。

  弓手说:“抓贼的县尉到了,你敢和我在县尉大人的马前决斗吗?” 小偷说:“敢。”两个高手,有一个倒下了,就是那个说“敢”的人。

  弓手的矛头刺中了小偷,因为小偷分神了。

  为什么分神?因为他是贼,贼怕抓贼的官,他口里说的是“敢”,心里闪过的却是“怕”。不是弓手的矛击中了他,是他的畏惧击中了他。很多时候,人们不是败于技能,而是败于恐惧。

  所以说,从心理角度而言,虽然都是定远城的人,但这场角逐还是有主客场之分的。这位以小偷为职业的剑客,他在心理上就处于“客场”作战的劣势,他是本地人,但从法制而言,则是“客场选手”,他除了与弓手角逐,还要与定远城的司法系统和司法官吏角逐,要与他以前犯下的罪案角逐,这位剑客的对手太多了,社会大背景处在他的对立面,他不是在“客场”作战吗?

  因此,一旦弓手提醒他说:抓治安的官吏到了。就等于把剑客心里潜藏的对手都唤醒了,大家一起上,焉得不败?相反,那位弓手心里坦荡荡,没有任何心理障碍,他始终处在与社会大背景不相悖离的位置,这就是他战胜对手的唯一机会。

 

 

贺铸:单相思可进行科学量化

诗词歌赋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北宋 贺铸《青玉案》

  无望地爱上一个美女,那爱有多深,多广,那愁绪弥漫的面积有多大,怎么量化?北宋的才子贺铸老师,对此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贺铸住在苏州的一个名为横塘的高尚小区,具体在姑苏城盘门外十余里的地方。苏杭多美女,在某个暮春季节,对啊,春天是恋爱的季节,贺铸在适合恋爱的季节,在横塘小区,看到一美女踏着凌波微步而来。

  对面的美女没有继续看过来,而是芳踪一转去了他方,看来不是横塘小区的住户。贺铸能做的,就是行注目礼,目送,是他向美女唯一投射信息的方式,可惜,这种方式换来的是零回应。

  下面进入一个虚拟世界。想想美女,你那像琴弦锦瑟一样美好的年华,将和谁一起度过呢?当然,贺铸说这话的时候,贼心昭然若揭,很想和美女一起度过年华。接下来又虚拟美女的居住环境,不知道她住的小区,不知道她家的门牌号码,只能虚拟她家有开满鲜花的小院子,有弯月形的拱桥,有朱红的门,有刻着花纹的窗,可惜当时没问到她的手机号码,只有春天,才知道美人的住处。

  荣誉称号:贺梅子

  日暮时分,碧云在天上冉冉流动,往种满香花的小岛上投下一片忧伤的阴影,“碧云冉冉蘅皋暮”,为爱所苦的人,只能用彩笔,写下断肠的诗句。

  贺铸具备科学精神,他在巨大的相思之痛中将自己的求爱不得的痛苦进行了一次量化考查,爱有多深?愁有多广?经科学检测,爱是一种实体,但又不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实体,那是亡国之恨,磅礴汹涌,爱这种实体弥漫面积广,存在的范围大,但又空灵不可捉摸,满眼都是,且不能具体地捕捉,用什么具体指标来描摹呢?

  那就是一地烟雾一般的春草,那就是满城风中飞舞的柳絮,那就是梅子黄时无边的雨。因为一个无望的爱,贺铸让一座城市,一个季节,都蒙上忧伤的色彩:“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为表彰贺铸在科学探测和量化爱情实验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文化界颁给他一个荣誉称号:“贺梅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