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释国学 :好爸爸未必是好老师

(2011-05-09 00:16:49)
标签:

文化

图释国学

  图 张滨

  文 刘黎平

  原文: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译文:

  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 孟子说:“因为情理上行不通。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理;如果行不通,便会动怒,这样就伤了感情了。儿子会说:你用正理教育我,而你自己却做不到。父子之间就伤了感情,就坏事了。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否则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这是最大的不幸。”

  结语:

  亲情也是一种面子,父母教育孩子时,亲情这层面子就很难跨越过去,父母觉得别扭,孩子觉得突兀,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例如生理教育就是这样一种尴尬。没有亲情关系的老师就没有这个障碍。

2010年8月18日图释国学 <wbr>:好爸爸未必是好老师

图释国学 <wbr>:好爸爸未必是好老师

图释国学 <wbr>:好爸爸未必是好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