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    李淑莉

(2016-10-27 13:07:39)

一、作业设置上注意分层安排。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教受能力也有不同。有些学生学了一节课就能掌握的内容,有些学生可能要利用课后在认真学习、仔细思考一番才能掌握。如果让这样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完成同一类作业,就会出现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理解力稍弱的学生又“消化不了”、甚至抗拒的情绪,造成作业训练的效果没有落到实处。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习题,品尝属于自己的“果子”。如在教学中,可把作业设计成三种类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选择。 A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想象、理解、运用;B题型再低一个层次,而C题型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再具体一些,就可从作业量、难度、完成时间上来分层:
  (一)作业容量分层。
  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是必要的。每课的基础性练习必不可少,这可以让他们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如背诵练习,一般学生只要按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例如《生命 生命》, 堪称文质皆美的佳作。虽然课后训练中没有明确要背诵, 但是文中的一些优美诗句确实值得再三诵读。故对一般学生,要求其背诵部分段落,稍弱的学生只要求背诵其中的经典名句。而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可让其背诵多文中其它一些精彩段落,有时间的话,甚至可以背诵全篇,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更多的佳句。这样适量、适当的作业和练习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二)作业难度分层。
  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一般来说,确定为基础、发展、拓展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努力完成创造目标。这里,作业的布置上既可以是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也可以是针对同一道题目,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作业,促使他们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发展。通过难度分层,学生比较容易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这种情绪会有效地帮助他们去面对一个个挑战。
  (三)完成作业时间分层。
  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在课堂上就要求背诵的段落,允许课堂上背不熟的同学回家继续背到熟练为止;要求优等生隔天就得交的作文,后进生可以宽限几天。这样,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由于分层作业的份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信心,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当然,教师还应相机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挑战。
二、作业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
  一道美味的菜,吃多了,谁都会腻味。传统的语文作业局限在抄写、摘记、作文等老几样,学生抄了忘,忘了再加倍抄,效果不佳,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小。
  实行分层作业设计后,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布置阅读型作业,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布置资料型作业,培养学生有针对性的收集、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贯彻开放性原则,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个性化作业。
三、作业评价注重民主多元
  对学生作业进行分层评价,要注重多元化,即对不同学生不按一个标准。对差生适当松些,对优生适当严些。如对差生,只要完成基本作业,就给满分;做对选择作业,半倍加分;做对拓展作业,加倍加分。对中等生,做对拓展作业,半倍加分。对优生作业也进行分层评价,在同一层次间进行横向评比,比速度、比正确率、比思维的深度等等。
  作业评价除了以教师为主外,也可以是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全班总评等,一开始,可能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平衡,但是,只要有教师的精心指点,学生评价的能力一定会提高。而这一过程正好也是学生全面理解、把握、提升作业的过程,岂不是一举两得?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应该是课堂动态的延伸,是对课程意义重建与提升的过程。我们应该突破以往的框架,根据各个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状况,构建分层作业,提高学生的兴趣,取得作业的实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