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引导孩子看四大名著?

(2014-09-28 15:43:59)
标签:

育儿

分类: 家政贴士※相夫教子
如何引导孩子看四大名著? 二维码
如何引导孩子看四大名著?
微信扫一扫 转发朋友圈
教程:怎么扫描二维码

金币奖励:6个 | 收藏: 3次 | 阅读数:20626 | 回复数:56

所谓四大名著,我们是指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即《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
 
关于四大名著的阅读,我在《什么是阅读》中曾经作过介绍,当时也有过讨论。
四大名著到底让孩子什么时候看合适呢?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还是要因人而异。关键要看您的孩子的具体情况。
但是,大致的标准和要求还是有的。
一般来说,一二年级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先看看四大名著的绘画本、故事本、简化拼音本等(也有孩子在一二年级就看原著了。那个帖子中就有一位家长讲到,她孩子在幼儿园时就看《西游记》了),到三四年级就应该看原著了。除了《红楼梦》以外,我认为在五年级之前(至少是在五下之前),这些名著都应该看过了。
这里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中,上到了四大名著的课文,《三国演义》是改编的,《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都是原著原文的节选。当然你可以把语文书的四大名著的课文学习当作对孩子阅读四大名著的启蒙,让孩子在上了这些课后再去看名著的原著。但我更倾向于让孩子先看这些名著的原著,再来上这些语文课课文。哪种方式效果更好,对孩子更有意义?我想有文化的家长都是心知肚明的吧。看过原著的孩子,再来上这些课文,效果比那些没有看过原著(有的甚至不知四大名著为何物)的孩子,不知要好多少倍呵!
如此算来,我们至少四年级时就必须让孩子开始看这些名著了。《红楼梦》外的三部名著,每个学期看一本,正好到五下时看完。如果要看《红楼梦》,那么还必须利用假期。何况,这些名著不是看一遍就行的,实在说是需要反复看的,看一遍是最低要求。大家知道,有的学生是看了无数遍这类名著的。有一位高考作文得满分的高中生,他特别钟爱《三国演义》,已经看过30多遍了。
而看这些原著的好处,不仅仅是提高文学修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有益作文那么简单。刚才已讲到,它对上好语文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直接有帮助;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它对提高孩子的文言文能力也是大有助益呵!现在五六年级就有文言文的学习了,多读过几遍四大名著原著的孩子,学起文言文来,会轻松许多呢。
在四大名著中,或者说除了《红楼梦》之外的三大名著中,应该先看哪一本,后看哪一本呢?还是那句话,因人而异。
有的家长说,《三国演义》的语言是文言,太难懂。这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更主要的是要看孩子本身对什么感兴趣。喜欢历史的孩子,毫无疑问他是愿意先看《三国演义》的。但喜欢幻想、喜欢怪异故事的孩子,他当然愿意先看《西游记》了。但这也跟我们家长的引导和影响有关。因为在我们大多数大人眼里,总认为小孩子适合看《西游记》,于是从小为他讲孙悟空的故事,买有关的玩具(比如说孙悟玩具,猪八戒玩具、金箍棒玩具等),后来又为他买《西游记》的图画书等。所以,大多数小孩子很自然地先看《西游记》了。
单是从语言来说(撇开内容不谈),我倒认为,《水浒传》相对而言更容易看懂。《西游记》的语言并不是很好懂,甚至不比《三国演义》好懂到哪儿去。但是因为孩子对内容感兴趣,所以就不觉得它语言难懂了。我作过一个大概的调查,那些喜欢看书的孩子,大多在三四年级时就看《三国演义》原著了,他们大多数不觉得它的语言难懂。我女儿是四上是看《三国演义》的,我问过她,她也说并不觉得它语言难懂。
最近,我为了上阅读导航课,正在比较研究《西游记》的原著和多个拼音简化本(以前我是上《三国演义》的。这次我想高年级跟低年级区别开来,高年级上《三国演义》,低年级上《西游记》)。结果我发现,《西游记》的原著文字很不容易看懂,而且缺少趣味性。还不如《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呢。尤其是一开头的那一大段描写,真的很难下读,简直要扼杀小孩子的阅读兴趣。
《西游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诗词式的描写段落特别多,碰到一个人,来到一个新地方,或者见到一样新东西,它都会来一段既罗嗦又难懂又乏味的诗词,大煞风景。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三大名著都是在民间故事传说的基础上整理改写而成的,带着许多口头文学的口语化(那时的口语也是很文言的呵)和罗嗦的特点。而这几部书,一开始,都是以说书的形式出现的。说书有个特点,它是一回一回说的,每次说一点点。时间上有跨度,难免要重复要罗嗦。而且,这些说书艺人的一个习惯和爱好就是爱卖弄,耍嘴皮子,动不动就来上一段诗词什么的。虽然三大名著都有这方面的情况,但数《西游记》最严重。
怎样才能够让孩子既去看原著,又不至于因为这些不足而影响、破坏他们的阅读兴趣呢?有一个简便实用的方法,那就是把那些不易看懂或者可看性太差的诗词跳过去。能看的看,不能看的不看;想看的看,不想看的不看。有的家长可能会有想法,这还叫精读吗?还是我经常讲的一句话,灵活是一切学习的精髓。我们首先是为了让孩子愿意看哎,是为了他总体上能看完哎。反正这些诗词也不影响整体阅读。何况大多数孩子是初读名著。第一遍嘛,稍微粗一点也没有关系。我们最好是引导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多看两遍名著。到了后面,他自然会带着研究的眼光或者欣赏的眼光去看了,他会自觉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再说了,我们小时不也是这样吗?不好看的就跳过去,或者粗粗一看。即使长大了,除了带着特定目的以外,我们看书,看名著,也免不了有时把有的段落跳过去,或者浮光略影般地看过去。何必弄得那么累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