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相同点:

(2016-03-28 15:11:39)

1.初、高中课程基本理念都注重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是具有现实的、有意义的,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内容呈现丰富多样,以提供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都注重评价的合理性、科学性、多元性,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数学学习的 过程、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以及潜能的发展。

4.初、高中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都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应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基本理念与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标准相同。

高中自己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中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基本理念更注重课程的多样性与选择性。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自我选择的能力和要求还比较弱,不强调选择性。而对高中学生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基础,对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和未来人生的规划具有十分的重要作用。因此高中课程具有选择性,为学生提供多样性选择。高中课程设置分为必修系列与选修系列,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需求,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 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平台,选修课的 34 系列则有个人的意愿决定是否选读。因而在高中学生有了更广泛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拥有了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

2.高中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基本理念更加注重数学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我国过去一直把数学能力简单的归纳为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打基础而言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数学思维的整个过程而言却不完备。 高中课程标准指出: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高中课程标准还关注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的过程;继续强调空间现象能力,同时也强调直观感知的过程;除了注重运算求解,特别提出了符号表示能力;增加了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和反思与构建能力的要求。在这些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能够透过表面抓住真实属性,从而进一步思考,获得更一般的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能够迅速转换思维、方法,较快尝试多种思维方法达到结果;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学生思考问题思维开阔,方法多,并经常检查思维过程,保证思维的正确性。这些思维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高中课程标准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板块正式列入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 高中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双基的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数学课程设置和实施应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对双基赋予了新的内涵。随着数学课程内容和处理方式的变化,双基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例如,如果数学课程以方程为主线展开,那么,方程的知识、方程的解法就成为基础。如果,数学课程以函数为主线展开,那么,函数的知识、函数的思想以及研究函数的微积分思想就成为基础,而方程则作为研究函数的特例(求函数的零点)。高中数学新课程在以下几方面的变化赋予了双基

(1)内容处理上突出了几条主线,例如,函数运算图形算法 等等。从函数的角度看,函数思想、微积分思想成为双基的组成部分。从运算的角度看,向量由于其丰富的运算性质自然成为双基的组成部分。从图形的角度看,几何直观、对图形的把握也成为双基的组成部分。算法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内容,成为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新双基。高中数学课程中更加重视统计,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也成为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新双基

(2)从笼统地强调技能,到强调通性通法。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突出对解决其他问题有指导意义的通性通法,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

(3)从单纯的强调演绎,到强调归纳演绎并重。数学既是演绎的科学,又是归纳的科学。

 (4)从强调知识点到整体把握课程、挖掘贯穿数学课程始终的主线。数学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贯穿于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方法才是获得知识的钥匙,只有知识的积累增加,新的思想方法的参与,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才会使受教育者的身心终身受益。高中数学新课程突出了这些内容或思想,而且把它们作为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主线,并强调以这些主线为抓手,整体把握数学课程。因此,整体把握数学课程也成为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高中数学新课程强调阅读自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并在有关的课程内容中提出让学生阅读自学的要求。因此,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也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高中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基本理念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受形式主义数学观的影响较深,认为数学能力的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将数学教学看作思想的体操。 在数学教学中,虽然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但绝对的形式化的数学却是绝大多数人掌握不了的。而非形式化的数学内容却在生活和生产中处处出现,许多人文社科的研究需要数学进行统计分析,合理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成就的评价机制,也需要数学知识作为支撑。 因此,高中课程标准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要讲逻辑推理,更要讲道理,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逐步形成的过程,体会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5. 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数学教师简单的把数学看作是由一些符号、 公式、图形、运算法则和技巧等组成的一个集合,注重对数学知识的传授以及数学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化育。虽然这样做也可以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数学知识与技能,但未必能真正地理解数学,感悟数学。缺乏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本身是一种不完整的教学。数学教学首先是文化的教育,只有深入到学科的文化层面,而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的知识层面,才能获得真正的数学修养,从而实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因而数学新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历理念中充分肯定了数学的文化价值,特别是在课程实施建议的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了各学段都要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像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 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则进一步强调: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 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对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 确的数学观。为此,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数学文化已逐步从理念走进高中数学课堂。 新课程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绝非单纯为了获得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接受数学精神和思想方法,将其内化成个体的智慧,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并把它们迁移到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它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产生一些有用的、美妙的定理,更重要的是它孕育了一种理性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伟大科学家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严谨结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高中数学课程要求把数学文化内容与各模块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数学文化一 节中还提供了个选题让教师参考,足以说明《标准》对数学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 为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融合数学文化的素材,让学生也能感悟数学中丰富翔实的文化底蕴。例如在几何教学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欧几里得建立公理体系的思想对人类理性思维、数学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影响;在解析几何、微积分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笛卡儿创立 的解析几何,介绍牛顿、莱布尼茨创立的微积分,以及在文艺复兴后对科学、社会、人类思想进步的推动作用;在有关数系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人类对数认识的过程,数系的发展和扩充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内部动力、外部动力以及人类思维对数学产生和发展的作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力量。 数学是多姿多彩的,数学教学应努力揭示数学的文化价值。王梓坤先生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中总结数学文化的作用之一就是,对全体人民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他还进一步指出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为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 。数学所提供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精髓所在,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数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汇集,它更 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的文化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