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魔力
(2024-11-23 15:53:23)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生作品集 |
故事是每一位孩子成长经历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滋润着,影响着孩子们的人生观,好的故事是引导,是教育,是感化。孩子眼中的世界,经历的生活,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和认知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准则。如何正确在育儿过程中运用故事来引导孩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不啰嗦,不说教,用故事陪伴生活,陪伴孩子的人生转折点。
一、 妈妈,我需要你的管教
进入小学二年级后,家里懂事的女儿没有任何征兆就叛逆了,动不动把“不需要你管”挂在嘴上,作为妈妈,虽然不霸权,但权威明显受到威胁了,三天两头母女俩就要吵一次架,最后两败俱伤,女儿甚至威胁要离家出走,不让我管她了。这让我震惊又无助,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次次的说教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如何解决困境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了,绞尽脑汁,心平气和地想要和孩子谈谈这个事情,可是只要提起这个事情,总是能够以吵架结束。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夜间默默抹眼泪,不知道那个懂事的孩子去哪了,每天的鸡飞狗跳,让我心力交瘁。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则故事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故事的内容很简单,刑场上的死刑犯在行刑前,要求最后在吃一次母乳,然后咬下了母亲的乳房,因为责备母亲没有教育好自己。这个故事有点血腥,但我从故事中找到了下手的点。我深知解决问题需要换个环境,所以在某个夜晚,我把灯光调到最暗,坐在女儿床边,边帮她按摩,边聊天,引导性地开始了我的故事,我将故事做了更改,换成了让母亲靠近死刑犯,被咬下了一只耳朵,然后故事中的母子俩抱头痛哭,诉说着自己的悔恨。我女儿听完了故事后,安静了一会,跟我说:“妈妈,那个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那个妈妈不教她的孩子做个好人呢?”是呀,为什么不呢?我引导性跟孩子讲作为母亲,有自己的责任,那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会管她,我希望她好,当然,我也是第一次当妈妈,所以有是时候会很着急,那是因为我很焦虑,怕自己会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然后两个人陷入了沉默。我知道这个故事我女儿听进去了,从那以后,真的没有再听过“不需要你管”,女儿一夜间长大了,学会尊重妈妈的爱和管教了。
二、妈妈,我需要你的帮助
四年级的女儿,身体里强烈的自我觉醒,逐步离开妈妈的她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天地,天地里有同学,有朋友,有闺蜜,当然,还有最喜欢的故事和新奇的手机。国庆长假,闺女第二天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国庆作业,按照已经商量好的流程,让孩子回老家开心度过剩余的假期。有了新环境,有了新伙伴,孩子没有在眼前晃,家长清闲,孩子轻松,一切都很美好。直到发现孩子跟着堂妹找家里邻居大叔借手机看抖音和快手,我震惊了,如临大敌。但我并没有大动干戈,让他们还回去手机后,做了告诫,不能再借来玩了。这已经是国庆假期的尾巴了,同样的操作不知道孩子们做过了多少次,我的心里是慌乱的,回到家的孩子如往常一样,因为需要练习舞蹈,孩子找我借手机看视频,竟然关在房间里面开始刷抖音,知道后骂了几句,收起了手机,孩子哭着闹着不去上舞蹈课了。
晚上,孩子跟我说她控制不住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用故事打破僵局,用梦想拯救孩子。一样的方式,一样的效果。睡前,我们将灯光调暗,母女俩专属的故事时间到了,我跟孩子讲了小鼠“快乐死亡”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科研人员将小鼠的脑部连接微电流,踩踏踏板,微电流就能够到达小鼠的脑部,形成快乐多巴胺,笼子里除了有踏板还有很多好吃的,结果仅仅一天的时间,小鼠就死了,他是饿死的,这一天的时间里,小鼠只做了踩踏板这件事情,忘记了其他所有的事情,小鼠是在快乐中死亡的。我帮孩子做了故事的延伸,刷抖音和快手,其实就是刺激人类产生多巴胺的,所以很容易开心和快乐,但这种开心和快乐是短暂而无意义的。是对生命的消耗,人会越来越依赖和沉浸,最终的结果,脑部的沟回会变形,人的记忆和认知会越来越差,越来越弱,会变得越来越不聪明。女儿也因此延伸到故事机,承诺不玩手机的同时,也在周一到周五收起她的故事机。事情完美解决,在这场和手机争夺孩子的战争中,我胜利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惑,因为是孩子,所以他们不可能保持理智,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引导,一味强制性镇压,孩子会逆反,可能导致适得其反。作为家长,感受孩子的动态变化,接收来自孩子的求救信号。在适当的时机,不同的环境中,一个合适的故事更能够引起孩子的共鸣,更容易深入孩子的内心,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