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贫困和坚强中审视自己

(2014-04-04 11:03:37)
标签:

文化

365

教育

时评

情感

分类: 原创文学评论

 

                      ——组诗《我的申请书》品评               //刘明康

 

    近来读到校园诗人杨康的新作《我的申请书》(载人民文学2012年第5期),我是利用工余时间一口气读完的。原因有三:其一,我与杨康因为生活在这两个不同的环境、相互了解不多,但今年在纪念延讲发表70周年和巴南文联成立10周年座谈会上,听文联主席戚万凯介绍巴南校园诗人杨康,在校期间就开始在全国诗歌大赛中崭露头角并屡屡获奖后,才使我对这个小青年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二,最近在巴南文学QQ群里看到杨康发布的征文信息,在文学商品化的今天,放假啦他不但不下海弄潮,反而坐在家里搞他的文学创作,其间对诗歌至诚至真的执着精神,令我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其三,是他的诗歌写的真实自然,没有依附权贵的铜臭味,呈现出一种很厚重的大众文化特质,难怪人民文学会选用他的作品。读他的诗,自然会给引起我对人生状态的更多的思考。

  杨康的诗歌,止于流派与主义之外,更多追求的是扎根于“大众”的文化土壤———这也是一个怀有远大理想抱负的诗人必须具备的。组诗《我的申请书》就是一个具有文学大众化属性的列子。诗中的许多句子用白描手法,娓娓道来,画出了生活场景中的真,闪耀着底层生命的坚韧与真善美的锋芒,颇值得各阶层的人思考,折射出诗人追求更多的是根植于基层生活的本真和定位人民文学属性的特质。

    读杨康的诗有一种内心的感动。他的诗总飘荡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苦涩与悲壮之情,这种情感来源于诗人对人民大众血浓于水的亲情,来源于诗人对故土的追思和怀念,是其情感的真情流露,也是诗人追求诗歌精神特质属性的外化表现。

     “……/一盏矿灯发出的光/似乎要吞噬所有煤层的黑/比朝圣的信徒还要虔诚/他们在矿井里/始终保持同一种姿势//铁与铁碰撞,坚硬与坚硬相互撞击/有时,他们直接从身体里取出骨头/支撑拱顶面、边墙面/以配合掌子面的移动”《掌子面的移动》。“窑洞内没有一丝明亮的光……/父亲说他晚上上班/白天睡觉/光对他来说是多余的/(光,真是多余的吗?!这是诗人对社会的拷问。)/窑洞上面的一些荒芜的草/顶着露珠和晨曦/它让整个窑洞更加荒芜/看上去/和不远处的一些坟头/没什么区别”《父亲的窑洞》。一种对人民大众诗歌属性的自觉坚守和自然之情跃然纸上。

    杨康的诗意境深远,注重多层唯美意识的营造,以很小的叙事基点,展现出宏大的情感空间。“尤其是大雪封山的时候/在煤矿,这些男人/像女人一样精打细算过日子……//一匹一匹的吃/要以最省的方式吃/几棵白菜/必须从立冬吃到小寒/再吃到冬至/直到大雪融化(开始部分的家常琐事写的很自然,没有半点雕饰,感觉没掺假)……在没有春天的消息之前/每一棵白菜都要省着点吃//(从这里逐步展开,层层递进,接着说)白菜冻不得,得把它们放在炕头/每天醒来都能看见一抹绿色/这对一双长期在黑暗中的眼睛来说/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和白菜躺在一起,一起呼吸/一起等待春天来敲门”《一棵白菜要省着点吃》。绿色与黑暗的强烈色差的对比,升华了情感的空间,读到这样的句子,下接地气,上接人气,真是太朴实不过了。达到了以很小的叙事基点做基础,用语浅显,寓意深刻的效果。

    杨康诗作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诗歌意象间的衔接和对抗性强。例如:雪如同密集的雨点压下来……/像是有人要故意掩盖真相/……雪的确是这样想的,要是没有他/我的世界里就只有洁白//他一个人把炉火烧的很旺/大雪封山了/这不怀好意的雪/内心早有预谋/想在他一个人的时候/要他的命//……他不断往炉膛里添媒/一会儿看看雪/一会儿看看炉子里红红的火苗。《他一个人把炉火烧的很旺》通过这些意象化语言的巧妙处理。读后使人有一种生命力在艰苦环境下顽强抗争的快感,展现出了诗人较高的艺术水准。

     /……我讨厌我的申请书/讨厌贫困生这个词/他们足以证明/在人间,三尺男儿矮了一尺《我的申请书》。整首组诗读完,感觉美中不足的是个人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方面,自我审视有余,而如何去继承和发扬父辈们的奋斗精神方面挖掘的不够。

    在诗歌进入平民化的年代,诗歌不再是发泄个人情感的饰品,也不再是贵族金钱的附属品,它应该成为人民大众,在面对贫困和坚强的社会环境下,如何摆正自己,审视自己的“大众文学”。这是现代诗发展之必然趋势,只有得到平民大众的认同,让人们找准自己的人生方向,诗歌才会拥有大量的读者。希望杨康的诗歌在平民大众化的进程中,越走越好,越走越稳。

 

——原载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主办的《守望者》杂志2013年第七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