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那些尖子生们
(2012-10-11 22:43:32)
标签:
杂谈广东省高考状元尖子理科班 |
分类: 回忆往事 |
儿子的同学大部分在外面加餐,英语居多,数学、语文也不少。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对超级敏感与纠结的儿子,我有时也淡定不起来。那日忍不住咨询其班主任,答曰:要想拔尖,还是要外面补补。
于是,坚定了我不补的决心:拔尖、拔尖,那尖,咱孩子不拔也罢。
很自然的想起高中时期那些身边的尖子生们,多年以后,他们的人生又是如何继续闪光的呢??
作为一个学生,我想都是有过想做人尖的心结的。遥记得那个时候,每次路过学校的光荣榜时,总是不由自主的驻足,不无羡慕地盯那些尖子生们的姓名或照片看看,心中的情感是羡慕、嫉妒、不服、无奈、暗下决心等等,五味杂陈的。俗语说的好: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尖子生,无疑就是校园当之无愧的将军。
那届高中,有四个班,一个文科,三个理科。毕业二十多年后,我们曾经的尖子生们,都在给自己的人生答卷怎样不断添彩呢?
据不完全统计:
文科班的尖子生凭借自己的实力,曾经摘得广东省公务员考试桂冠,现任广东省某市某区书记;出生寒门的农村学子,能在官场上有此作为,也是让人相当欣慰与刮目相看的了;如今其农村亲属大部分都在某市有固定职业或小产业,也算是光宗耀祖,造福了一拨家乡人。
理科班的尖子,就读名校,毕业后一直在外企高层,穿梭于世界各地,坐飞机如下厨房频繁,是同学们眼中不折不扣的外企金领;
理科班的第二名,因志愿填制的问题,只被录取到中南工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一个铜厂,后来就在那里踏踏实实工作,如今估计也是企业的高管或者骨干;
......
我很诚恳的在这里表达自己对我们学校当年尖子生同学们的欣赏和佩服,他们曾经是我心目中的榜样和目标。(他们虽然不是今日所谓的省、市、地级状元,但含金量却也不见得会次之)时隔多年,他们作为毫无社会背景的寒门学子代表,流行语所称的“凤凰男”,完完全全算是背井离乡,孤独无助地靠自己的实力在打拼、在坚持,他们仍然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榜样和骄傲。
但最近这些年,尖子生的定义却慢慢变了味。年年高考,年年有高考状元的炒作;年年有各名校对高考状元的争夺;然而这些披着闪耀的光环、昂首阔步步入人生的佼佼者们的表现又如何呢??
有相关媒体报道:从1977年到2009年32年来全国的124名高考状元,他们中没有一个成为所从事职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中没有一个登上“世界一流”的圣坛。
所以,相对而言,作为一个农村高中,我们曾经的尖子生同学们,真的已经算成绩卓越,不负众望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从世俗的标准来评判,当年高中的同学里,如今有响当当的上市公司掌门人,有为数不少的创业成功者,他们或许不是那时的尖子生,有的甚至连预考都没有通过,但在步入社会这个大舞台后,他们有了较尖子生们更出色的表现和成就。
这些又说明什么呢,答案就不得而知了。
在这里,我顶着“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的嫌疑,冒着冒犯我们家曾经的尖子生的风险,想说一句心里话:上学时,我也曾经有过强烈的尖子生情结,可终未达成心愿,一句话,我没做成尖子生;现如今,我不知是淡定还是没出息到:不再崇拜尖子生,连想要一双儿女做尖子生的情结与心愿都无。如果他们要做尖子,那就做个快乐上的尖子,健康上的尖子,学习上的尖子嘛,不做也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