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艾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

(2011-11-23 20:31:59)
标签:

王盛中医

皮肤专科

梵山益生

瑜伽

茶道

养生

健康

休闲

释道神

杂谈

分类: 养生

15个超级有效穴位:
     1、 百会穴   2、风池穴    3、攒竹穴   4、迎香穴   5、合谷穴

     6、 内关元   7、天宗穴    8、中渚穴   9、关元穴  10、长强穴

     11、足三里   12、三阴交穴13、委中穴、14、内庭穴、15、涌泉穴

 

巧找穴位,巧用穴位:

1、 百会穴:忧郁烦躁失眠点百会
    属督脉的穴道,位于人体头部,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端连线的交点处。
    取穴技巧:正坐、举双手,虎口张开,大拇指指尖碰触耳尖,掌心向头,四指朝上。双手中指在头顶正中相碰触所在穴位即是。
    主治:
    (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开窍宁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神经衰
弱;
    (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有平肝息风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中风失语、脑贫血、鼻孔闭塞等疾患;
    (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还有升阳固脱的作用,能治疗脱肛、子宫脱垂等疾患。
    自我按摩:
    双手中指交叠,用力向下按揉这个穴位,有酸胀感、刺痛的感觉;每次按揉1-3分钟。

2、 风池穴:清热醒脑还治感冒
    位置:属足胆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概与耳垂齐平。
    取穴技巧:正坐,举臂抬肘,肘约与肩同高,屈肘向头,双手置于耳后,掌心向内,指尖朝上,四指轻扶头(耳上两侧)。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
    作用:
    (1) 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醒脑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调理的功效;
    (2) 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感冒、头痛、头晕、中风、热病、颈项强痛、眼病、鼻炎、耳鸣、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
    (3) 每天坚持按摩这个穴位,对高血压、脑震荡、面肌痉挛和荨麻疹也有治疗效果。
    自我按摩: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按揉,左右两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约1-3分钟

3、 攒竹穴:消除疲劳眼睛好
    属足膀胱经经脉的穴道,在眉毛内侧端,眼眶骨上凹陷处。
    主治:

   (1)此穴对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眼睑震颤、眼睛疼痛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

   (2)按摩此穴,能够缓解视力不清、眼睛红肿等症状;

   (3)长期按摩此位,对风热、痰湿引起的脑昏头痛、眉棱骨痛等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4、 迎香穴:抛掉鼻炎和鼻塞
    属手大肠经脉的穴道。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1) 按压迎香穴,能够治疗各种鼻症,如鼻腔闭塞、嗅觉减退、鼻
疮、鼻内有息肉、鼻炎、鼻塞、鼻出血等;

   (2)按压此穴,对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等也有一定疗效;

   (3)在中医临床中,还利用此穴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或痉挛、面部痒肿、面部组织炎、喘息、唇肿痛等;配阳陵泉治胆道蛔虫病。
    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钟。

5、 合谷穴:牙痛是病也不怕
    位置:属于手大肠经经脉上的穴道,当拇指和食指伸张时,在第一、二掌骨的中点,稍微偏向食指处。
    作用:
    (1)合谷穴为全身最大剌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神经、调整机能、开关节而利痹疏风,行气血而通经清瘀;
    (2)能治头面的各种症状,不但对牙齿、眼、喉、都有良好的功效,还能止喘、疗疮等;
    (3)长期按压此位,对反射性头痛、耳鸣、耳聋、扁桃体炎、视力模糊、呼吸困难、肩胛神经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
    (4)能治疗一些妇科系统的疾病,如痛经、闭经、催产等。
    自我按摩:每次按压左右手各1-3分钟

6、 内关元穴:按抚你的胃,体贴你的心
    属手心包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的横皱纹的中央,往上大约三指宽的中央部位。
    取穴技巧: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主治:
   (1)这个穴位对怀孕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腹泻、痛经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2)长期按压此穴位,对心绞痛、精神异常、风湿疼痛、胃痛、中风、哮喘、偏瘫、偏头痛、产后血晕、忧郁症,具有明显的改善和调理作用;
   (3)长期按压此穴,还能够治疗失眠、心悸等;配外关穴,治疗落枕。(外关穴与内关穴相对)

7、 天宗穴:美体健胸按天宗
    属于手小肠经经脉之穴道,在肩胛冈中点下窝的中央,或者肩胛冈中点下缘,下一寸处。
    主治:

   (1)按压此穴,具有疏通肩部经络、活血理气的作用;

   (2)此处穴位,是治疗女性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的特效穴位。按此穴位,对于乳房疼痛、乳汁分泌不足、胸痛也有明显的疗效;

   (3)按压此穴,能够治疗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上肢不能举等局部疾病;

   (4)长期按揉,还对气喘等症具有改善作用;
    自我按摩:穴位处有酸胀感,先左后右,如有人帮助,也可双侧同时按揉1-3分钟。

8、 中渚穴:更年期女性的好朋友
    属手三焦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的指根间下2厘米的手背凹陷处,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之感。
    主治:

   (1)此穴位对耳聋、耳鸣、头痛、咽喉痛、失眠等具有疗效;
   (2) 此穴位还能治疗前额疼痛,有止痛的效果;

   (3)长期按压此穴,对落枕、肩背疼痛、肋间神经痛、手指不能屈伸等症状,都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
    自我按摩:先左后右,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钟。

9、关元穴: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位置:关元穴又称丹田穴。属任脉的穴道,在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就是这个位置。
    取穴技巧:正坐,双手置于小腹,掌心朝下,左手中指指腹所在位置的穴位即是。
    作用:
    (1) 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能够治疗阳痿、早泄、月以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子宫脱垂、闭经、遗精、遗尿、小便频繁、小便不通、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状;
    (2) 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尿路感染、肾炎、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消化不良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调理、改善的功能。
    自我按摩: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基手中指的指甲上,两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穴位,有酸胀感,每天早晚左右手轮流按揉,先左后右,每次大约1-3分钟。

10、长强穴:便秘腹泻好帮手
    属督脉的第一穴道,在人体的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
    主治:

   (1)按摩此穴,能够促进直肠的收缩,使大便畅通,还能治疗便秘,并且能迅速止腹泻;

   (2)长期按压此穴,具有通任督、调肠腑的作用,对肠炎、腹泻,痔疮、便血、脱肛等疾患,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长期按压此穴,还对阴囊湿疹、引产、阳痿、精神分裂、癲痫、腰神经痛等病症,具有很好的调理和改善功能;
    自我按摩:每天分别用左右两手各揉按1-3分钟,先左后右。

11、足三里:常按足三里,胃病远离你
    这是一个保健大穴。主治腹部上、中、下三部之症,因此名为“三里”,此穴位于人体下肢,为了和手三里区别,故称为“足三里”
    主治:

   (1)此穴有养生保健的功能,能够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后遗症具有预防治疗的作用,经常按摩,能够祛病延年,所以也称长寿穴。

   (2)经常按摩,能够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防治肠胃疾病,对胃肠虚弱、胃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赢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泻、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都具有很的疗效;

   (3)长期按摩此穴对于胸中瘀血、乳瘫、心腹胀满、脚气、眼疾等病症,也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

   (4)按摩此穴,还能增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等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风湿痹痛、末稍神经炎等都有疗效。
    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按一次,每次1-3分钟。

12、三阴交穴:妇科疾病的克星
    三阴交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此穴交会。此穴物质有脾以提供的湿热之气,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属足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主治:

    (1)此穴是妇科主穴,对妇科疾病很有疗效,如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不调、经痛、带下、不孕、崩漏、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等;

    (2)按压此穴能治疗男孩女生殖器官的疾病。如遗精、遗尿、阳痿等;

    (3)按压此穴,能够使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绞痛、腹泻、失眠、神经衰弱、全身无力、下肢麻痹、神经痛、脚气病,更年期综合症等得到缓解;

    (4)三阴交穴能排除瘀血,产生新血,经常按此穴能有效去除减头皮屑。
     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1-3分钟。孕妇禁按。

13、委中穴:腰痛背痛求委中
    属足膀胱经经脉上的穴道。在膝盖里侧中央。
    主治:

    (1)按摩此位,具有通络止痛、利尿祛燥的作用;

    (2)长期按此穴位,对腰背、腿部的各种疾病,如腰腿无力、腰痛、腰连背痛、腰痛不能围侧等,都有良好的疗效;

    (3)长期按此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四肢发热、热病汗不出、小便难,以及中暑,急性胃肠炎、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颈部疼痛、下肢瘫痪,臀部疼痛、膝关节疼痛、腓肠肌痉挛等病症;配大肠腧穴,治疗腰痛;
    自我按摩:食指放在膝盖里侧,就是腿弯的中央部位,用食指按压,有酸胀感。每次左右两侧各按揉1-3分钟,也可双侧同时按揉。

14、 内庭穴:手肢冰冷找内庭
    属足胃经经脉的穴道,在足的次趾与中趾之间,脚叉缝尽处的陷凹中。
    主治:

   (1)对四肢冰冷,喜欢独处静卧,不喜欢听闻人声,就按此穴;

   (2)对牙齿痛、风疹块、急性肠胃炎能及种急慢性胃炎,具有特殊的疗效;

   (3)长期按压此穴,对流鼻血、口歪、咽喉肿痛、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足背痛等,具有很好的保健调理功能;配合谷穴,治牙龈肿痛;
    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钟。

15、 涌泉穴:缓解腰酸背痛找涌泉
    属足肾经经脉的穴道。在足底足前部的凹陷处,第二、第三趾的趾缝纹头端和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

   (1)经常按此穴,具有散热生气的作用;

   (2)长期按摩此穴,能够益肾、清热、开郁;

   (3)按摩此穴,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目眩、失音、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中风、高血压、不孕、月经不调、阴痒、糖尿病、更年期障碍、肾脏疾病。
    自我按摩:左右脚心每日早晚各推按1-3分钟。

             

                        大补元气的穴位

http://ctc.qzs.qq.com/ac/b.gif
http://ctc.qzs.qq.com/ac/b.gif
http://ctc.qzs.qq.com/ac/b.gif
http://ctc.qzs.qq.com/ac/b.gif
伤了元气,大补元气的穴位
导读:“人活一口气”,相信每个人都对这句俗语耳熟能详,武侠功夫片里说人的伤势很重,也往往说“元气大伤”。那么什么是气呢?万一“元气大伤”自己能不能妙手回春呢?

元气不足就变虚

中医一般把气分成三个方面:一是元气,就是受之于父母、先天的气,这是与生俱来的;另一个是水谷之气,就是我们通过吃饭、喝水得到的气,是通过人的脾胃运化食物得到的;还有一个是肺脏吸入的清气,大约相当于我们通常说的空气,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人体的健康与这三个气密切相关,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生命都会失去动力。

气出了问题,直接的表现就是气虚。生活中常见一些久病之人、重病之人、劳累过度的人、后天失养的人、年老体弱的人,由于脏腑机能衰退而气不足,他们少气懒言、声音低微、神疲乏力、呼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一系列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以下是元气不足的七个表现:

1、手脚容易冰冷,尤其是在冬季。

2、子宫、卵巢、乳房易生囊肿、肌瘤、肿瘤。

3、易脱发。

4、尿急尿频,进入40岁以后,严重的会有小便失禁。

5、易得静脉曲张、腿肿、脚肿,或风湿、腰痛、骨质增生、耳鸣耳聋等。

6、出现精神恐惧、睡眠不安,凌晨腹泻等。

7、过早进入更年期。

三大穴位保养元气

怎么样保养我们的气呢?有三个重要的穴位,就是气海、膻中、足三里,百用百灵。

气海

功效:顾名思义,就是人体元气的海洋,具有极高的补益元气的功能,中医经典上认为气海能够治疗脏气虚弱、真气不足等一切因气虚导致的疾病,所以补气首选气海。
位置:气海是任脉上的穴位,位置很好找,在肚脐正下方1.5寸。你把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并拢,从肚脐处向下量,四指并拢的宽度为3寸,一半就是1.5寸。

手法:气海是全身非常重要的强壮穴,用艾灸的方法最好。可以用艾柱灸5~14壮,或者用艾条灸20~30分钟。经常灸一灸气海,可以培元固本,起到很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膻中

功效:有上气海之称,主要的功能是调益肺气,能调一身之气,尤其对肺脏的保健功效很好。用膻中配气海,一上一下,既能补元气,又能调肺气,气机调顺了,人体就不会产生淤滞,身体自然安然无恙。
位置:膻中很好找,在人的胸口位置,两个乳头之间的中点就是。

手法:可以经常按摩膻中进行保健,也可以用艾条20~30分钟。人们悲伤的时候往往捶胸顿足,捶胸的地方就是膻中的位置。这也很有科学道理:捶胸其实就是对膻中进行按摩,从而使肺气顺畅,排解了抑郁。同时,捶胸能刺激胸部的胸腺,有免疫调节作用。

足三里

功效:足三里既能补脾胃之气,又能补元气。上文说过,水谷之气是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靠脾胃运化而来,所以补气用足三里是必不可少的。
位置:足三里怎么找呢?我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正坐着的时候,小腿和大腿成直角了,我们从外膝眼往直下取4横指的距离,也就是你的同身寸的3寸,然后再往胫骨前缘量1横指(中指)。第二个方法:站着的时候,把同侧的手掌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四指直指向下,中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足三里。

手法:用足三里保健,最好是艾灸,每次用艾条灸20~30分钟,可以经常灸它。

现在你可以看出用气海、膻中、足三里大补元气的奥妙了吧?用气海补元气,用膻中调肺气,用足三里补脾胃之气,这样先天之气、水谷之气、清气三气同补,生命的原动力强了,身体想不好都难。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用气海、膻中、足三里补元气的这个方法,可以作为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基本方法,常用它,能够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另外,便秘、排尿困难、经常感冒。免疫力低下等问题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治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佛祖教你减肥
后一篇:糖尿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