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梵山益生
梵山益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572
  • 关注人气:2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瑜伽与体育锻炼及养生医学

(2011-08-31 00:16:23)
标签:

王盛中医

皮肤专科

梵之滇红

瑜伽

投资

茶道

养生

健康

休闲

释道神

杂谈

分类: 瑜伽

<<古兰经>>里面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懂移山大法的智者大师,当众表演。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就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智者大师继续道:移山大法启迪我,面对难逾越的障碍,或暂时越不过去,不要固守成见;换个思维,改变方式,不能改变条件环境,就改变自己,即改变观点,达到目的。困难不可避免,我们就设法改变困难,战胜困难。

 

如果事情无法改变,我就改变自己;别人不喜欢我,是因为我还不够让人喜欢;我无法说服他人,是因为我还不具备足够的说服能力;要想事情改变,首先得改变我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山”如果不过来,那就让我们过去吧!


瑜伽和所有运动一样,都是人类自我身心锻炼方法,都具有健身作用。瑜伽,尤其是体式练习运动,是一种特殊的身体锻炼。如果去掉对意念转动、身体知觉、呼吸与冥想心灵的特殊要求,则与体育锻炼中的体操无异,只是表面上多了些动作柔和缓慢而已。


体育锻炼包括了“热身”、“调呼吸”、“调心态”三方面相应的内容;如“热身”本来就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而呼吸的调整对于体育锻炼来说也很重要,就象长跑运动员必须使呼吸与步伐相协调一样。体育锻炼也很重视心理状态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的竞技成绩都与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有关,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


瑜伽与体育锻炼之间仍有很大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锻炼着重“热身”,即形体的锻炼前必要的方法, “调呼吸”的目的是为了在激烈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并不断地从体内排除二氧化碳,以保证大脑、肌肉所消耗的能量得以及时的补充,从而保证体育竞技顺利进行。也就是说其目的在于使形体的锻炼得到充分的发挥。而“调心态”也同样是为了保证形体的完美发挥。对照一下,目前国内大多数的瑜伽练习,基本也是如此,几乎和体育锻炼的程序相差无几,包括国内的瑜伽教练培训,基本也是按照这些程序进行。


瑜伽与此不同,瑜伽的三要素中,恰恰和体育锻炼相反,包含了“调心、调息、调身”;“调心”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调身”只是顺利进行调心、调息的重要条件,“调息”则有助于体势的放松和精神的宁静。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达到瑜伽入静、放松的状态,并在个体意识的主导下,进行机体内部功能的自我调整和锻炼,通过特殊的心理过程来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2、与体育锻炼相比,瑜伽更强调人的心理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强调通过主动的自我精神活动来调整自身的生理活动。在身体入静状态下调动和培育人体的生理潜力,起到强身治病的作用。


3、瑜伽是在身体入静状态下进行的有呼吸要求的运动,它要求在保持松静自然的基础上,全身协调运动,呼吸柔和细缓,使耗氧量降低,心率减缓,血压降低,在整体上提高身体素质;这与一般的体育锻炼使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加快身体某些部分的新陈代谢,使形体按特定的要求完美发展等,有着很大区别。


现代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状态也重视起来,尤其是健康状况;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单位的、情感的等等方面压力,使我们的情绪时好时坏,疲于奔命,它带给我们烦躁、急功近利、感官刺激、忧郁压抑,自我封闭乃至生命的夭折。而通过对瑜伽与养生医学的了解,又可以使我们获得快乐、安逸、坦然、健康。瑜伽养生医学是印度瑜伽传统养生文化的一部分,就养生而言,概括为: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行……

 

瑜伽养生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结为以下两方面:

 

1、依照瑜伽系列梵经“奥义书”的记载,断绝自我的执着之心;就是说要色物的空,色空指物质现象和性空的本质,也就是说世界上不存在永恒的事物和现象,一切都在变化,是无常的.认为妄执之心是人生诸种烦恼的根源。几乎来自印度正理派的瑜伽师们,都会问你读过这些经典吗?读过“心经”吗?!

 

2、修心;瑜伽士认为,以身为修,修心健康,是最有价值的人生。瑜伽思想能启沃心灵,开发智慧,增进健康。如:独特的修炼方式……冥想禅定修持。

 

瑜伽认为一切物质存在无特性,只有心灵是独立的、自由的。永远维持心灵的寂静,保持与灵魂的一致,那么健康长寿、永葆青春不过是如同取印度恒河一滴水那样简单。而在医学方面强调心理平衡,说人的喜怒忧伤、思悲恐惊,太过则会导致内伤和疾病的发生,这与佛教的理念是殊途同归。

 

情绪致病并通过心理治疗而获得健康的方法,在瑜伽里有很多。这种心理疾病不药而愈的医案在瑜伽医史上有很多。瑜伽认为,身病的发生,大部分由心病引起;如心绪烦乱、心情抑郁、愤怒等,都会招致心虚气弱,贪食、贪得、争强好胜会使肝火旺盛,耗损气血,外邪就会乘虚而入;瑜伽到了佛文化时期,更强调与世无争,涅槃寂静,超凡脱俗,从而带来心理上的平和。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瑜伽养生医学是一门杰出的心理学。修持心性是要达到智慧的满足,断除烦恼,这样一来平衡了心态,尤其是乐观看待生、老、病、死,对人的身体健康非常有益,寻找自我,祥和的度过自己的一生,是瑜伽养生医学的要义所在。

 

从瑜伽唯识的观点来看,一个人百病缠身是他今生所造种子业的果报,一切疾病的真正原因在于我们每天过去时收集的妄念或造业,当身体遇到相应机缘时,自然就引发病报,也就是说一切病都是心病的种子,这是一个很唯识的观点,大家不一定要完全认可它。

 

在瑜伽与医学里,疾病分为身病和心病;生病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外缘,既外在条件的外因;指人们周围的环境即身体外部的客观物质,如噪音、污水、浊气等环境的污染,有毒的食物,天气的寒冷与高温,洗涤剂中残存的毒素等。

 

二是内缘:内在条件的内因;指人的内心世界,包括人们的性格,生活方式,思想等;比如喜欢暴饮暴食、纵欲贪欢、喜怒无常、忧郁烦闷、紧张恐惧、爱好撒谎、心理不平衡、内心冲突、幻觉错觉等。

 

对于身病和心病,一般地说,瑜伽有四种可以专门对治身心理疾病的方法:

 

1、 凝神修心:每天静卧{或静坐静立}半时以上。在睡前和失眠时练习,以平常心炼之;现代人可以伴随静心的音乐。或闭目养神,神久自凝;冥心凝神,提养精神。

 

2、内制调息:可在每天的早晚锻炼、日间活动、走路的时候进行。可以取立式、坐式、卧式、或者与动作结合闭目养气,内气调理的进出与外气的呼吸同步,同时随气内制。其中,体式练习配合动作练习时,要圆活柔稳,用心不用力;呼吸则徐徐绵绵、匀细深长,勿执勿懈。如此就是瑜伽提倡的“柔在心,软在身”;倘若是意志强烈,动作目的明确,在练习体式的时,相关部位依次使劲,即绷紧相关肌肉类的难度技术练习,那则和体育杂技没有区别了,则远离了瑜伽。

 

3、外动健身:早晚锻炼,头、发、耳、眼、鼻、牙、舌、颈、身、手、足、指、趾、等等部位都可以进行锻炼。人是自然界的一分子,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调养。

 

4、修身养性:所谓养性就是平时说的道德品质修养,它于日常活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内外平衡,自信自得,耕耘自己的身心;坚持恒久,言出法随,宽厚容人。克己爱人,内持戒、外顺人;无事于心,于心无事,自足自爱,把握现况,天天快乐;随意常乐,乐做逸人。

 

提示:以上四种方法可以相互灵活运用,而瑜伽对待疾病的方法里面,没有叫大家完全放弃现代医学药物的治疗,这是瑜伽科学合理的态度。

 

将下面这首诗歌送给一位在家养伤、而心情失意的瑜伽教练——

 

请相信没有谁的人生旅途充满辉煌,也没有谁的心灵世界尽头是沧桑;
要相信秋风里树叶随风飘零的时候,那正是棵颗生命果实在枝头飘香;

有时候我们的理想尽管迟迟没实现,仿佛一切都不是我们期待的模样;
但只要你的思想从禁锢的泥潭飞出,请相信失败了也闪耀智慧的光芒;

学会在失意的日子里恬淡地生活吧,对于每个人失意的日子都很平常;
其实快乐的生活是人生理想的至求,因为只有这个时候才能梳理创伤;

一个人就是一条急或缓的生命河流,无论你看到的是静子还是那骇浪;
请你相信每条河流都时刻在奔腾中;人生流淌的主题永远是辉宏乐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