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仙石生灵气 书画之苑竞芳菲
(2010-07-22 20:47:50)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谈 |
——访灵石县书画家协会
一块天降仙石,成就了一个人杰地灵的灵石县。
一个书画家协会,成就了一批钟情书画艺术的灵邑人。很少有人知道,是他们汲取了仙石的灵气,让他们笔下生辉,还是仙石濡染了他们的才情,让仙石大放异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带着种种的疑惑,我溯源而上,走访了这个2001年7月1日成立,至今七载有余的群团组织……
协会其实不年轻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条件和环境。
灵石县书画家协会亦然。
我对书画家协会会员的年龄作了一个初步的统计,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61人,占会员总数的36%,其中最大的当属张仕铨老师,86岁。年龄在30多岁以下的仅34人,占会员总数的16.9%。
这些年龄偏大的会员有的是从小爱好书画,苦于工作繁忙,一直未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离开工作岗位后,精神放松了,时间宽裕了,马上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写字绘画上。还有的会员是退下来后不想虚度光阴,在别人的影响下,拿起了笔。从某种意义上说,书画家协会是中老年朋友的精神家园,他们在这方艺术田园里放飞梦想,收获希望,过得充实而愉快。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这大概就是书画家协会成立的主要因素吧?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是随着我县经济的日益增长和人民生活的逐渐富裕,唤醒了人们对书画艺术的需要和追求。
一句话,我们生存的空间需要艺术的鲜花来点缀。
不能忽视两个人
一粒种子要想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阳光、雨露和空气。
书画家协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会员们都说,不能忽视两个人。
第一个人是现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安振禄。安部长是一个大家公认的热心人,也是一个干事业的人。协会成立后一直面临着两大困境,无法开展活动。如果解决不了这两个困境,书画家协会这个初生的婴儿最终只能夭折在襁褓里。第一个困境是没有活动场地,第二个困境是没有经费。安部长获知情况后,马上招集有关人员现场办公。2004年1月16日,一个交通便利(在文迎楼顶层)、面积宽裕(近200平方米)的场地划归到了协会名下。没有经费,安部长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10000元,很快解决了协会的燃眉之急。
搭好了台,安部长又成了台前的常客。大事小事,都喜欢过问,大会小会,都不忘参加。
第二个人是现任县人大副主任的任志茂。他现为省书协、美协会员,兼任市书协、美协副主席和灵石县书画家协会主席。任主任自幼酷爱书画,《中国书画导报》、《山西画报》、《太原晚报》、《晋中晚报》等报刊先后介绍过他的数十幅作品和自学成才的事迹。作品《静静的河边》参加太原晋祠书画展后,被日本国姬路市美术馆收藏。作品《黄崖洞》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术展览,获得二等奖。
2004年12月,他的9幅中国画作品参加了由中国书画家协会、中国书画报等单位主办的“2005中国书画百杰”系列活动,他本人荣获“中国书画百杰”荣誉称号,入选作品由北京市邮政管理局监制发行。书法作品《太行风云壮华夏民族之感,吕梁儿女书抗战英雄史诗》参加了省文联、团省委、省书法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书法展”。国画作品《对话》等5幅作品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文联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主办的《一代名家》一书。2006年5月,国画作品《甜歌蜜语》入选山西省第三届花鸟作品展。绘制的《水画明信片》获2005年“晋中文艺精品奖”。去年,他参加了省第二届山水画作品展(入展)和省人大,省书协、美协书画作品展(获三等奖)。现在,他创作的百米长卷《山峡印象图》、《黄山步履图》初稿已完成。
当时,书画家协会在安部长的关注下,工作虽然步入了正规,却群龙无首。会员们都希望有一个能挑得起这副担子的内行人担当此任。时任文联主席的孟繁信找到了任志茂。此时,任主任犹豫了。一方面因为政府工作很繁忙,他个人还要创作,怕顾此失彼。另一方面,他更怕辜负了会员们的厚爱,到时,自己何以面对“江东父老”?
也有人劝他,书画协会主席可是个吃粮不多、管事不少的勤杂人员角色,你要干了,那真叫得不偿失。
可是,当他看到孟繁信恳求的目光,知道自己再也没有考虑的余地,便一口答应了。并且,一干就到了今天。
“百字方针”作规范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灵石书画家协会也有他们独特的规章制度。其内容由任志茂主任亲自起草,共计百字,被会员们称作“百字方针”,具体内容为:
思想要转变 观念要更新
觉悟要提高 行动要主动
积累要扎实 作品要创新
力求要精品 报送要及时
活动要经常 内容要充实
宣传要真实 上下要沟通
视野要开拓 心胸要豁达
彼此要了解 相互要激励
展览要参加 创作要勤奋
相处要和谐 对人要尊重
寥寥百字,细细揣摩,与其说是严密的制度,倒不如说是真诚的引导。以此来规范会员真是最恰当不过了。
寥寥百字,细细揣摩,与其说是严密的制度,倒不如说是真诚的引导。以此来规范会员真是最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