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2015-01-11 09:38:55)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感悟

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赵世举

作为八(1)班的班主任,我将重点工作定为构建班级文化、铸造班级精神,以优秀的班级文化凝聚人心、规范言行、引导成长、促进发展。回顾班主任工作,主要体现在创设班级氛围、完善班级制度、树立班级精神三个方面。班级是文化的园地,班级建设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构建班级文化,它是班集体的灵魂。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雅的志趣爱好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使班集体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文化氛围、优秀文化精神的文化组织,具有强大的教育作用。

一、如何创设班级氛围
     我在教室醒目的地方张贴了一条标语:入校园进教室,进教室就读书,并要求每个同学遵守。在墙壁上还张贴着一些名人名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生活,等等。首先要求先进教室的同学和班干部,只要一坐在位上就得马上拿起课本读书,绝不能在教室里说笑、打闹,更不能影响他人读书。这样,教室从开始就有形成了读书的安静氛围,对不想读书的学生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动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有了浓厚的学习气氛,还愁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不上去吗?  

  二、如何完善班级制度
  班级管理实际上就是制度管理。好的制度应该是公正、公平、民主的。好的制度能够奖勤罚懒,鼓励先进,鞭笞后进。班主任只有掌握制度设计和执行的精髓,才能驾驭集体,才能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制度就是用来管人的,还有什么文化可言吗?答案是肯定的。制度具有强制性,但制度也是用来帮助人、教育人和引导人的,这是制度的教育性。有什么样的班级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价值观,甚至人生观、世界观。
  我发现,出现在以往班级制度中最多的字眼是:不要、不准、禁止等等。似乎只有运用这些冰冷强硬的字眼,才能保证制度的严肃性,才会取得实效。然而事实上,如果班主任能在规章制度中多采用一些充满温情、关爱、希望的形式,深化制度的文化内涵,体现制度的人文关怀,会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想,要使学生接受班级制度,首先要从接纳班主任开始。我事先有意识地把自己的生活习惯、个性性格、态度爱好甚至价值导向在课上与同学们讨论交流,拉近与我们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更多学生主动地用心揣测起我的态度、要求、标准、价值取向,这比平时死板地教条式地灌输给学生自觉的学生应该是怎么的”“好学的学生应该是怎样的”“讲卫生的学生应该是怎样的”“你们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效果要强得多。

三、如何树立班级精神

  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境界,也是构建班级文化的灵魂。树立班级精神,班主任要起好主导作用。同学们来自于不同家庭、有着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组成一个新的集体,必然是松散的,甚至有些混乱的。我利用我作为班主任的优势,利用班会课这块宝贵的阵地,引导同学们树立一种班级精神,将这些松散的个体凝聚在一起,组成一个有着共同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集体。一个真正优秀的班级应该是一个文化活动频繁、文化领先的班级,是一个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班级,是一个有凝聚力、有爱萦绕的温馨家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