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从古至今盗墓猖獗的原因

(2010-12-02 19:59:00)
标签:

杂谈

    从古至今盗墓行为都很猖獗,特别在古代人死了或多或少的都会放置一些值钱的东西作为陪葬品,在古代随着盗墓行为的升级,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对墓地的财宝充满了好奇,特别是帝王墓更是吸引了各式小偷与大偷。

    我国有约10万盗墓者游走各地,哪里有古墓,哪里就有盗墓者,盗墓者们不仅分工明确、工具完备,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掌握了比较专业的考古知识,采用各种古今常用的盗墓工具,形成了一个个盗墓“小产业链”,然而这些小产业链有组织,有技术,有专门研究的人员遍及全国各地。采用各式盗墓工具有洛阳铲、地道战、绳索、斧头、卫星定位仪、雷达等,胆子越来越大,因为一方在明一方在暗,所以政府每一年抓不到多少贼手。

    纵观古今,有名有姓的盗墓者多如牛毛,如伍子胥、曹操、乾隆、孙殿英等人物最有影响,其行为在中国的盗墓史上,这些人都是盗墓名人!伍子胥盗墓是为了鞭尸复仇,曹操盗墓是为了窃取财物,乾隆盗墓是为了好木料,孙殿英在乱世中当乱世之贼。

    现如今盗墓严重,与社会某些信息关系较大,在一定程度上纵容、驱使、引诱了盗墓行为的猖獗。盗墓这都是疯狂的人,利益占了首位无疑,心态也是出奇的好啊!

     首先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其实对盗墓者而言这就是一本官方的“盗墓指南”,这本地图集分为北京、山东、陕西、山西、广东、四川等分册,详尽地提供了大量的文物信息,全面记录了“文物大省已知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状况”。我就不明白了,这样一本书被允许发行,岂不是在为盗墓者创造根本的参照?

    其次是媒体与网络对盗墓的渲染,盗墓小说误导视听,导致热衷盗墓的人增多。最有名的书籍,如《鬼吹灯》、《盗墓笔记》、《西藏禁书》、《墓诀》、《黄皮子坟》、《南海归虚》等,这些书籍无疑渲染了盗墓的神秘,暗示的盗墓的利益,误导了部分痴迷者的思考。

    其三,考古的神秘面纱从古至今都未消除,也不可能消除,他们对墓葬的方式等风俗、宗教文明毫不在意,只在意盗墓失败十次无妨,成功一次就足以使生活条件不好的人登上“天堂”。到现在为止,国家对考古细节大都是保密的,而盗墓者们也一样以绝密的速度超过国家考古的速度,因此出现十室九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其四,媒体误导民众文物收藏观念,使人们盲目迷恋古代宝物的同时,也导致一些收藏家把目光直至古墓,这样的话墓地的宝物不值钱的就少了,特别是王侯将相的坟墓就价值连城了,目前我国王侯级墓葬90%以上被盗。你想想,你家里放一个古代的东西都会值钱,更别说古代有钱人墓地里的东西有多值钱!

    中国的文物工作方针,文物保护不允许主动发掘。这个方针有利也有弊!利在于保护文物的原样,因科技水平有限而使文物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易导致鲜艳织锦黯然失色,棺椁焚毁无存等损失。弊在于资金、技术以及配套后勤设施的问题,不足以到达防治盗墓行为的目的;田野保护主要依靠业余文物保护员和一两条狗,现阶段我国还不能把所有处于野外的文化遗产都列入技防监控的范围,可以说即便宝在脚下,防控人员也未必知道而去防范,对身处暗处,且下定决心的专业盗墓者是防不胜防。

    盗墓界流传着中医上的理论“四字诀”,即“望”、“闻”、“问”、“切”。“望”即看风水,看草木;“闻”即闻气味,依照气味的不同来分辨某处是否有墓葬;“问”就是与当地人交谈而获得古墓信息;“切”就是在发现古墓以后找打洞方位,力求无遗漏的盗走文物,盗走后再向外处理文物以获得巨额酬劳!

    盗墓在我国还形成了“产业链”。他们分别在盗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号称掌眼、支锅、腿子、下苦。掌眼其实就是掌握着偷窃古墓的知识与本领的人,也懂得鉴别文物,买卖文物,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头目;支锅是每一次盗掘活动的负责人,负责筹措盗墓行动所需的资金、设备等;腿子是盗墓活动中的技术工人;下苦是盗墓产业链中的“农民工”。

    盗墓者们还研究采用各式专业的盗墓工具,目的是为了加快盗墓速度,提高成功率。古代人挖盗洞,现在的人挖盗洞的也多,然而也有的人以承包山头为名而堂而皇之的掘墓也是为了误导视听,或在墓地旁边建立工厂而盗墓也是为了转移眼球。咋一看感觉盗墓者都是聪明绝顶的人,掌握技术的知识分子。以至于国家考古人言反过来借鉴盗墓者们发明的部分东西来考古。

    以上盗墓者要技术有技术,要理论有理论,要人才有人才,要设备有设备,要方法有方法,再加上钱在根本上的吸引力,这也许就是导致盗墓现象严重的原因罢。

    因此,盗墓者与国家赛跑,一个在明处,一个在暗处。社会发展古代地位越高的人,享受更多的人,如今死不安宁,被釜底抽薪,这也许就是轮回与平衡。悲乎!古代曹操占了再大的地皮,现在他不知哪代子孙能来享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