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宝贝《超级育儿师》系列之孩子贪吃,与全职妈妈缺乏价值感有关?

(2014-01-10 10:11:03)
标签:

教育

金宝贝罗湖中心

优惠

育儿

早教

分类: 金宝贝《超级育儿师》系列

      最新一集的《超级育儿师》,小帅经常哭的死去活来,那是因为他看到什么吃什么,一餐只要10分钟,不给他吃零食对他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小帅妈妈郑雪最近了解到,是她作为全职妈妈价值感缺失,在自己的家庭角色中感觉“牺牲”、“委屈”、“不安全”。然后在与小帅相处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压力无形中转到了孩子身上。所以小迟才会因为没有安全感和感觉到压力而贪吃。其信然乎?本期专家钟佩菁为你解答。

  问:

  网友“广州- 幸福时光机”:

  最近看了《超级育儿师》兰海的访谈,她说她关注到对21个月的小帅来说,吃饭是头等大事,他的“贪吃”其实源自于他的安全感一直没有办法得到满足,他快速的吃饭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食物。而小帅没有安全感,反映出的其实是他全职妈妈的焦虑和着急......我和我孩子的情况与小帅家很相似,我孩子他每天醒着就要找吃的,啃起来很饿的样子。孩子贪吃是因为我作为全职妈妈缺乏价值感导致的?这是真的吗?

  答:

  本期专家:金宝贝(中国区)教务总监,资《时尚育儿》《聪敏宝宝》等杂志育儿专栏特约专家,钟佩菁

  听到这个说法,很多全职妈妈开始不淡定了。但是专家想说的是,这个说法暂时还没有权威研究证明。但是,你还是需要正视这个事儿。

  真相:“贪吃的小帅”是全家期待的产物

  上周看预告片时,我就在想小帅的“贪吃”到底是个什么症状,吃成什么样子会让父母有这样的困扰。今天看到电视发现,小帅并不胖,而且看到他吃饭的镜头,我禁不住想: 1岁9个月的孩子,完全不需要家长喂,自己一口接一口地吃,还到处干干净净。很多家长羡慕都来不及吧?那小帅的父母怎么就觉得这有问题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当你觉得它是问题,它就会是问题。小帅的家人担心小帅吃太多,从他早上起来要阻止他进厨房;自己吃东西要避开他;带他去菜场要不断提醒他不要吃;在他吃东西的时候不断重复“都是小帅的”……其实真正的作用只有一个:强化,让“吃”成为小帅非常关注的重点,进而引起吃的兴趣,增加吃的行为。节目中兰海老师的一句话是一针见血的,“你们全家都很担心小帅贪吃,但每个人从早到晚都在讲关于吃的事情。”甚至远在外地工作的爸爸,打电话到家的问候语都是:“今天孩子吃了多少?”这般强化,孩子想吃少,真的不容易啊。

  早在196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来到了一所位于美国中部的小学,他从这所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当中,各选出3个班级的学生来参与实验。首先,他给这些学生作了一个叫“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测验结果出来以后,他又从参与者中随机抽取了一些学生的名字,然后把这份假装是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名单交给了老师,还煞有介事地一再叮嘱老师们不要把名单外传出去。8 个月后,罗森塔尔又来到这所小学,召集了上次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们作了一次智能测验。结果发现,在那份随机抽取的假名单上的学生,他们的智能增长比其他同学要快一些,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情绪的表现上也显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和老师们互动积极,感情深厚。罗森塔尔对这个结果做出了解释,他认为,虽然拥有名单的老师们始终把名单藏在心里,但掩饰不住的信任和期待,会通过眼神、笑容、声音以及肢体语言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使这些学生对自己更加自信,对上学也更有动力和兴趣。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期待效应”。回到小帅的家里,“贪吃的小帅”其实也是全家期待的产物了。

  那么什么原因使家里人把关注点都集中在“吃”的问题上呢?在节目中,“超级育儿师”兰海和妈妈谈话时,她严肃而直接地问了郑雪,小帅的妈妈,“你在想什么?”有的时候,我们不敢直接去面对最核心的问题,因为那会让我们感觉有压力,而逃避的有效方式,就是找一个“替代”—“贪吃”的孩子。而郑雪真正的问题在于她作为全职妈妈的价值感缺失,她在自己的家庭角色中感觉“牺牲”、“委屈”、“不安全”。然后在与小帅相处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压力无形中转到了孩子身上。如果她自身的问题不解决,那孩子的问题就不可能根治。从节目中就可以发现,在兰海老师的行为干预后,小帅饮食和排便上的行为在短期内就有了明显的好转。然后,她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郑雪的身上:“你的爱好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节目中,并没有把郑雪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剪出来,而这些问题是值得电视机前的每一个母亲去思考的。要知道,我们首先是我们自己,然后再是妻子,才成为母亲。我们常说: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是父母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只有先处理好自己的问题,才有能力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经常听到一些妈妈说,为了孩子我牺牲了这个,牺牲了那个。是的,有了孩子以后,我们给自己的时间少了,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少了,因为我们需要把这些时间匀出来给孩子。但是,那不叫“牺牲”,那是“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要为孩子多做一些。虽然只是换个词,但它背后带出来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心态: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喜欢能照顾家庭的自己,做坚强、独立、自信的母亲,那其实和有没有事业并不直接相关。

  全职妈妈,请爱自己

  一位哈佛商学院毕业后回家做了全职妈妈的中国女孩说,哈佛大学校长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哈佛最伟大的贡献不是培养了多少科学家政治家,而是培养了一群优秀的母亲。”

  如今,中国的全职妈妈也越来越多,有些是主动的,有些是“迫不得已”的,由此也会带来家庭关系的变化,亲自关系的变化也会带来社会关系的变化。

  中国家庭对于“全职”的认可度高吗?曾经有针对全职妈妈劳动价值做过的调查显示,把全职妈妈做的事按照劳动力的市场价值计算,大多数的全职妈妈应得到的薪水比全职的丈夫要高。这说明全职妈妈其实做了大量的事情,并不比从事其他工作的人轻松,可是全职妈妈们却常常被认为是轻松又幸福的“职业”,尤其常不被家庭其他成员认可。做一在中国的家庭环境中,多数全职妈妈没有获得尊重,包括情感上和价值上的尊重。

  所以,以我的咨询工作经验来看,有部分全职妈妈心理层面会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与孩子的关系问题。许多全职妈妈曾经有过辉煌的工作经历和社会地位,为了孩子放弃了事业追求,选择了家庭,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因此往往对孩子会有比普通妈妈更高的要求,希望通过孩子的成长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其二是与丈夫的关系问题。不少全职妈妈因为放弃了工作,社交范围大为减小,生活中除了孩子就是丈夫,于是对丈夫过于关注、过多要求,结果造成家庭矛盾。

  其三是自我价值感缺失。因为放弃了事业追求,不少全职妈妈感觉没有了目标,生活失去了方向。在孩子小的时候,她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孩子身上,忽略了自己。一旦孩子大了、或者不需要多操心了,自我实现的要求就会浮现出来,处理不好,将成为全职妈妈心理上的一个隐形炸弹。

  那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全职妈妈在为家人付出的同时,别忘记爱自己:不要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和家庭上,留点给自己;不要把孩子和家庭的目标当做全部,自己设立一个;不要把孩子和丈夫的成功当做自己的,也去做点让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美化自己的内心和外在;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你会发现,当你更爱自己时,孩子和丈夫也会更爱你。

  《超级育儿师》期待观众参与

  随着《超级育儿师》的热播,有关节目剧情的争议以及类似幼童案例的求助愈演愈烈,该剧每周播出的一集的方式,也让追剧的爸爸妈妈对此表示十分不过瘾。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超级育儿师》的播出模式也有别于英国原版,改变了以往“独播”的模式,而是采用了“播放+讨论”模式,即在中国版《超级育儿师》剧情播放的同时,该剧将引入社交媒体和线下超级育儿大讲堂讨论交流组的形式,引导观众参与讨论,为节目中的家庭育儿问题贡献解决智慧。剧组将根据这些讨论积累故事甚至未来的演员资源,专家也将不断跟踪这些讨论案例发布调研结果和评论。

  为方便观众的参与,剧组合作伙伴金宝贝已经专门为该剧的播出筹划了名为 “超级育儿总动员”的活动,在播出讨论过程中评选育儿最佳实践案例,优质内容案例将给到专业机构作为案例使用,同时在活动中也将选出生活版“超级育儿达人”,让这些同为“新手”爸妈,但实战经验丰富的达人们现身说法,分享最贴合家庭实际状况和需求的育儿妙招。目前该活动已经在深圳当地成功举办,并将于1 月11日落地重庆。

  这将是国内观众首次有机会“出境”担任央视育儿真人秀的导演顾问工作,实属罕见,对此很多网友表示十分期待。

http://s1/mw690/001WsRQhgy6FFUPxTpK0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