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寺苏东坡玉带辨析


标签:
殷志强说玉金山寺藏玉苏东坡玉带金山寺四宝 |
镇江金山寺,是江南少有的名刹,不仅山与寺融为一体,气势非凡,还有《白蛇传》水漫金山等美丽传说,更有苏东坡玉带等金山四宝。近日承蒙当地领导关照,有幸一睹金山寺秘藏苏东坡玉带。
http://s4/middle/6a18cbfdgb32f972156f3&690
据镇江文物志等材料介绍,苏东坡玉带存在金山寺已有900多年,视为国宝。玉带环宽约2寸、长约2尺,带上缀着24块米色白玉,有长方形、圆形、心形,朴实无华。清初被火焚毁四块,乾隆皇帝途径金山寺时,命玉工补齐,上面刻有乾隆的诗句。
在寺工作人员小心翼翼手持展开中,我们目睹了玉带的全貌。玉带围成一圈,革带外面用丝绸包裹,里黄外青。藏青色外布还用彩色金丝线刺绣游动的龙纹,色泽艳丽,技法颇为讲究。大小不一、色泽不同的玉板依次缝制在外面。从玉带的结构、形态看,这是一副历代不断增补的玉杂带,几件色泽深的玉板,时代较早,桃形的玉板为明代形式,上面刻字的有乾隆款,可能为清代后加,还有几块可能比清代更晚,犹如新玉。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唐宋时期的玉带一般在10块左右,超过20块的几乎没有。这副玉带共有24块,虽绝无仅有,但不符合古制。
不过,一个古寺有一副玉带,也是相当稀有及珍贵,但将其定为宋代,明显不科学,只能算是古玉而已。如果将其与苏东坡的传说结合在一起,也就比较符合事实了。因为中国人最喜欢将名胜、名物与名人联系在一起,以增加身价,提高知名度与竞争力。由宋明清等不同时期的零星玉板,凑合成一套,将其与苏东坡联系起来,以增加玉带的文化魅力、传奇色彩,这大概是金山寺玉带的真相。
据当地地方史专家研究,苏东坡与玉带的传说大概是这样的:
“宋代熙宁4年(1701)。苏东坡到杭州出任通判时,路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便特地上金山寺去看望老朋友、该寺的住持佛印禅师。那天上午,东坡身穿官服,腰系神宗皇帝赏赐的玉带,拾级登山。他远远望见佛印禅师,正高坐在法座上讲经说法。佛印看到东坡上来,也不让座,只高声问道:‘学士从哪里来?这儿可没有您坐的地方。’东坡听了,说:‘既然没有坐处,何不暂借大师的四大(佛教指地、水、火、风为四大)用作禅床?’佛印见他班门弄斧,便有意难他说:‘贫僧有一佛语上联,学士如能对出,当从所请;若对不上,请留下腰间玉带,永作镇山之宝。’东坡自恃对佛学颇有研究,就欣然答应,并解下玉带,放在香案上面,说:‘请出句罢!’佛印高声念道:‘四大皆空,五蕴(佛教以色、受、想、行、识为五蕴)非有,学士欲于何处坐?’东坡一时语塞,答不上来,佛印忙命小和尚:‘把玉带收起,永镇山门。’又让人取来一件袈裟,回赠东坡,并赋诗两首,暗示东坡应穿上衲衣,离开仕途。”
http://s7/middle/6a18cbfdgb32fa07d2fb6&690
http://s12/middle/6a18cbfdgb32fa1edb45b&690
http://s14/middle/6a18cbfdgb32fad8ab10d&690
http://s15/middle/6a18cbfdgb32fa359a31e&690
http://s15/middle/6a18cbfdgb32fa6737e9e&690
http://s14/middle/6a18cbfdgb32fb1b7854d&690
http://s12/middle/6a18cbfdgb32fa4b72e2b&690
http://s7/middle/6a18cbfdgb32fabade4c6&690
http://s10/middle/6a18cbfdgb32fa7695f59&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