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玉的王国,也是龙的国度。玉以物质形态出现,龙以艺术形象传世。玉与龙巧妙完美结合的最早艺术形象,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玉与龙始终形影不离,亦步亦趋,美玉持续书写中华文化史,瑞龙不断以新的形象出现,赋予新的内涵,共同谱写了绚丽多姿态的华夏玉龙文化。
http://s1/middle/6a18cbfdt96b65f56b710&690
战国龙凤玉佩
玉龙是文明起源的标志。华夏玉文化已有8000余年的历史,而玉龙文化已有5000多年的记忆,玉龙横空一出世,就以别致的形态,独特的个性,精致的工艺出现。东北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江淮流域的凌家滩文化,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均发现了玉龙或龙形玉器。考察中国新石器时代玉龙的关系,相互之间没有传播与交流的关系,是独立发明的,是在原始社会进入几乎相同的发展阶段,不约而同使用同一种材料琢磨同一种艺术形象,这是偶然巧合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耐人寻味,值得思考。不同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玉龙,既是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早期中国文化文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众多的南北、东西玉龙,至3000年前左右,逐渐汇聚于中原,成为华夏先民共同认同的华夏玉龙,成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玉龙是帝王帝国的象征。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帝王则是龙的化身,神龙下凡,称为真龙天子,所以龙的形象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考古发现及博物馆珍藏玉龙表明,玉龙不仅是帝王喜爱使用佩挂的玉器,同时也是帝王威严、帝国权威的象征,具体表现在玉龙佩、玉龙饰和龙钮玉玺、玉宝等方面。
明清时期,龙不仅是帝王的化身,还是帝王的“专利”,民间工艺美术品不能随意雕刻龙纹,否则极可能遭来杀身之祸。据说明末琢玉大师陆子岗就是因为在玉器上雕刻龙纹,明朝帝王龙颜大怒,在业界神秘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明清时期龙纹、龙形玉器大为减少,高水平的艺术家谁还愿意去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这直接影响到明清时期玉龙的艺术水准。明清时期的玉龙形态,完全没有战国汉代时期玉龙上天入地,腾云驾雾,万龙奔腾的活泼形态,而是留着长须,目光滞呆,或高高痴立,或低首苦闷,只具躯壳,没有神采,仿佛是明清帝王帝国的画像,预示着中华封建帝国穷途末路,没有回天之力。
玉龙是祈福兆吉的神物。一门艺术,一个形象,一个神偶,能在历史上传承成百上千年,至少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代统治者不遗余力的大力推动与倡导,民众的真心喜爱三个重要条件。玉龙数千年经久不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扎根于大众的既威武无比,又喜闻乐见的吉祥形象、吉祥图案,成为大众祈福兆吉的神物,具体表现在神龙降雨、乘龙升仙、龙凤呈祥、双龙戏珠、苍龙教子、望子成龙等方面。
http://s10/middle/6a18cbfdt96b66c7ca8c9&690
西汉玉龙
http://s14/middle/6a18cbfdt96b67590ba3d&690
战国玉龙
http://s11/middle/6a18cbfdt96b692b1999a&690
凌家滩文化玉龙
http://s4/middle/6a18cbfdt96b696e103e3&690
红山文化玉龙
http://s11/middle/6a18cbfdt96b69934faca&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