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有效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19-09-03 09:27:53)
标签:
杂谈 |
《幼儿园游戏设计与有效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幼儿园游戏的设计与有效实施,就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过程;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是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过程。结合我园教师的基本情况,对照教育厅的项目实施内容和要求,我园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全面领会每一项要求的内涵,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适合幼儿园实际的项目实施的途径和策略,不断转变观念,切实以儿童为本,提高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水平。
一、观察和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因而幼儿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幼儿实际发展的行为及其情境,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感受其变化和发展,让自己的教育策略更为有效。
一、目标:
1.树立观察意识,掌握观察法。
2.科学解读与评价儿童行为的发展,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3.在观察的基础上形成实践反思意识,作为课程调整的主要依据。
1.用便捷的方式(如便签、手机、录像机)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记录,并尝试解读、努力了解儿童的一般性的学习特点与过程。
2.持续捕捉并记录儿童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如进餐、种植等) 的行为,发现并解读儿童在某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并有针对性的做出课程上的调整。
3.敏锐捕捉活动中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从课程角度系统反思教育的内容、组织方式、环境、资源等的适宜性,并进行调整和改造。
(一)
1.
议, 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做出适宜性调整。能关注生活活动的价值,将课程有机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
2. 关注游戏和生活的价值,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发现有价值的资源和线索,设计、生成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
2.审议室内外环境。教师要因地制宜、想方设法从幼儿活动的需要出发设计班级空间,而不是从教师利于管理幼儿的角度规划空间。要丰富室外环境,让室外环境更具有生命的气息,更多的包容多样化的资源,更有利于幼儿的充分的活动。室外环境要有利于幼儿开展运动、观察、种植、探索、扮演、操作等多种活动,并给幼儿带来丰富多彩的经验。
(一)目标:
1.正确认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2.理解每一种活动对幼儿学习发展的价值。
3. 能够根据幼儿的需要,灵活采用各种适宜的活动方式。
(二)要求:
2. 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创建多样化的活动区域,支持幼儿建构、探索、阅读,确保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注重以幼儿自己的经验生发的游戏,游戏的场景、清洁、角色、材料的使用、规则等由幼儿自己决定。观察幼儿在自发游戏中获得的经验。要注重自发游戏中多样化的经验,不要用单一领域的经验来观察幼儿游戏。提供安全中多样化的经验,不要用单一领域的经验来观察幼儿游戏。提供安全完整活动材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