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境运用

(2020-11-01 13:56:58)
标签:

琢磨

运用

以境表意

分类: 荷亭文说

许多写诗人对意境这个概念,不如形象概念

熟悉。作品既缺乏形象塑造,又缺乏意境运用,只好大白话分行,不论什么感悟、心意都用“诗”直抒胸臆,前列议论。更不知如何运用音韵,也就是“歌”的吟唱,来表现“意”。

研究形象、意境概念,是文艺理论专业。诗歌表现是写作的专业。写作是文学前列行为,有了大量的诗歌文学文艺作品,才能提供素材进行概念理论研究。

作者需要知道一些基本诗歌文学文艺概念,但一般不需要去研究概念,防止岔路。而主要通过作品,慢慢琢磨、领会、熟练塑造形象,运用意境。

我的近日诗歌《飓峡醒晕》,塑造了一个天地间大自然的“豪豪爽爽”形象。还通过诸如:

酿酿灰灰飒飒瞢瞢邀邀峡阑,

翻翻恢恢洒洒朦朦谣谣遐澜。

四词一组的小意境组成行、句意境,更与其它小、行意境,组成全诗歌大意境、大形象。

我的诗歌《谝风倦雨》:

靡风酢雨碎云睡影懵椰蓑沙,

醾沨胙艅堆沄邃陨蒙夜趖霎。

两词一组、四词一组、八词一组,运用了更多的意境。

意境不是什么神秘文学文化,问题在于是否原意追求“境”的表现。是否知道意境、形象就是诗歌文学文化最高表现层次。

中国诗歌历来有优秀传统,短歌吟唱。散文化的诗,就我看到的现象,最小的意境常常也要十多,甚至几十个字词,才表现一个形象、意境。这就远离了中国文字的“单字单音表义”功能。

顺便说说,形象、意境是文学文艺的两个相通概念。一般说,人物和类概念,多塑形象。悟象、心意多用意境。意境塑造形象,形象表现意境。

诗歌中,篇幅虽少,也可以同时塑造表现形象、意境。主要在于自己运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谝风倦雨
后一篇:天鹅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