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司南
司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706
  • 关注人气:6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经、太极图与诗歌之我见

(2017-08-23 01:45:16)
标签:

基本原理

美学

分类: 荷亭文说

与朋友谈我诗歌《镇远古镇》涉及的易经太极图。

有的古文化在自身发展中,为什么会慢慢走向停滞、甚至死亡消失?

当然首先是它不适合环境变化,其次,应该是变化了的后人不需要、也不懂古文化思维。

中国自身土生土长的道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显然,时代环境变了,人们知道任何人必死,道教长生不死宗旨自然就被抛弃。但表现道教哲学观念的易经,也被后人冷淡。原因之一,是人们把它复杂化,钻进神秘图像出不来。并在复杂化中忘记它无极-太极-生万物之道,也就是把无形-有形循环不止的这个“动”、“变”基本原理忘记了。

宇宙无限大、无极大,称之为太极,无形。宇宙产生又容纳太阳系、银河系,反证宇宙有实质内容和形状形态,所谓有形。有形之形,到了极大极多,又转换无极、太极、无形。

古代建筑、建城,讲究阴阳五行、八卦太极,有规定形状。表现的正是来于自然太极之无形,生生不息于人间世界无极。这才是人的一种看不见的长生不死。否则,只看房屋有形,随着人去房空,就不是道教宗旨了。

作为诗作,为什么只去看一个古镇形状,包括房屋的有形,而不可以看太极之无形。而太极之无形,才是诗歌驰骋的天地。更不看动像的变动互衍转换,又如何赋而兴,游地观景谈史展望?

实际上,我的诗作《镇远古镇》也没表现城镇建设,是否要怎样依律定型。

现在的中国人,不会以太极图道理建设城镇。更不会以之从事当代科学技术文化。现在的人,对过去依太极图像建城建房历史行为,只是从历史文化遗产角度表示认知,吸取其哲学之基本原理。

当然,医学界可以注意炼丹术合理技术。

诗歌、散文和其它绘画、雕塑、音乐之类文艺品种应该更偏重其美学的感受。比如那些飘飘仙境的想象、神秘的抽象。

 

 

注:再次参看了搜狗百科《太极图》。也参看了360百科《道教》。

特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镇远古镇
后一篇:丙安古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