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内容背景就是作品的份量
(2017-06-26 21:29:00)
标签:
文学份量视而不见 |
分类: 荷亭文说 |
创作背景,一个是内容的时代背景,一个是支配创作的环境背景。也就是说,一看作品内容是否反映了时代背景。再一看特定环境是否支配了人的特定作品创作。
一、内容时代背景
人类活动过程的历史,一个是进化性,一个是变化性。人不停的文化活动,形成历史进化变化的“连环画”。而每一时期的文化活动,只是某一个历史定格,也就是“连环画”之一页。
文学,作为文化的语言文字组成部分,都不可能脱离历史时代人的活动。艺术活动类同。它们总是依附人的活动而出现,或活跃繁荣,或麻木低沉。主动被动地,局部单一静止或全面动态相连地,客观地反映着某一定格,因而都具有历史性。
但是,历史的定格,不是平面的,而是有机立体多面的。人的活动构成定格的主平面次平面,文学活动又因自觉与否,尤其是否与历史主要、积极、进步活动,是否与普世公认观念、精神密切相连,而成为主次平面的主动被动反映者,成为有机立体定格的不同表现者。也就构成了文学作品的轻重不同份量。
通俗地说,文学份量,就是指创作准确、有机概括,反映具体时代一定地域,人的社会生活深度、广度、思想度的标准。
文学,是人用语言文字表现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世界的精神活动。其活动的主观性往往派定以人为主的客观自然世界的秩序、因果、偏重,甚至内容。所以,文学必须强调客观表现的忠实性,第一性。但文学也应该积极高度推崇表现人类精神领域客观活动。并注意区别人类、人群与个人的区别和联系。从而避免个人主观派定。
图腾,一般历史观点认为产生于旧石器后期的母系氏族时代。以形成画图的图腾来说,它是人类的精神活动的最早文化现象。
文字,以中国文字看,产生于已有3600年成熟甲骨文以前。它的象形特点,与图腾有着文化发展的天然先后承续性。
图腾与文字是人类对自然界,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理解的,具备记录、交流、承载语言的图像或符号。
图腾内容是一种初始人类各人群对自我祖先崇拜的动物派定行为。人的主观性十分突出。一群人,一个地理区域的同一民族,在图腾崇拜初始,推理而言,一般应该有多个动物对象无意识有意识被选择派定,经历漫长约定俗成淘汰,最后集中清楚认识,明确派定某一个动物为图腾唯一内容的过程。
文字类同。在中国,仓颉造字,应该代表一个漫长集大成过程。之前,应该有很多人自发的,不停的、互相启发的造字行为。
在漫长历史活动中,所有图腾派定、结绳记事、简单画图作符造字,都是人类初始的精神活动,都具有表现定格的历史内容。但是,在图腾选择、文字创造过程中,那些绝大多数的无意识行为、无共性代表性启发性的行为都必然被历史忽略不见。
随着人类活动扩大,认识拓展,文字更加符号化,音字更加完善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就相应产生了深度广泛立体多彩表现客观世界和人类活动的历史定格的高级文化形式的文学和艺术。
在文学艺术活动中,如同人类图腾、造字活动一样。绝大多数的活动及结果,尽管同是历史过程中人的活动,具有历史性内容,却必然被历史忽略不见。
因为这些文学艺术作品内容没有相应的份量。
二、支配创作的环境背景。
考察中国辛弃疾、陆游、李清照,印度泰戈尔文学作品个人创作背景,可以知道,受民族矛盾、民族解放运动环境支配,身体力行实际参与具体历史过程,其作品自然就有文学份量。考察列夫·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就发现具体的长期的战争与和平过程环境,推动托尔斯泰全方位把握历史定格,表现有机主次平面历史,文学份量更重。读英国勃朗宁夫人的十四行爱情诗,再知道了勃朗宁夫人的终身的爱情故事,也就了明白了环境支配特定创作的重要意义。明白空泛的爱情诗自然没有文学份量。
历史时代总在不停转换战争与和平,统一与分裂,贫穷与富裕,落后与发达,衰落与盛世。文学艺术作品也总跟随、围绕这些历史时代发生变化。
当代电视剧《大秦帝国》描写了先秦的战争与和平、争斗与趋势、伟业与爱情,引人关注思索。份量自重。当代小说《李自成》,描写了农民起义与宫廷争斗,社会结构与矛盾演变这一封建时代的重大题材,自然也颇有份量。但是,正如前文提到,其“创作活动的主观性往往派定以人为主的客观自然世界的秩序、因果、偏重,甚至内容”。作品按当代伟人模式、军队格局塑造了农民英雄和起义军。反而削减了作品份量。
现当代,随着世界主要国家和中国走向强盛、和平、稳定、富裕。文学作品题材内容美学表现受支配地也发生了自然转变。
应该说,最早,从凡尔纳为代表的科幻小说,到当代西方科幻小说、电影,都表现了人们对未来人类发展的可能领域、方向,对星际关系的猜想、思索,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担忧、关注、呼吁,都颇有时代意义。
女诗人“冢上春花”以她对万物及对人类终极关怀的诗作,追赶现当代世界文学,表现了深远博大的胸怀,和重大题材产生的文学意义。
近代西方,产生了一个众所周知的“印象派”绘画艺术流派。其艺术家们主张根据太阳光谱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追求并发现了新的科学的色彩学。拓展了艺术流派认识和范围,对音乐、文学、文学批评、摄影、电影都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推动了人类精神活动发展,具有时代的重要艺术意义。
不过,份量文学、艺术作品,一般说,与时代理解接受环境,总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相容不相容,甚至排斥的状况。环境由于利益、世俗、文化、观念、理解、接受种种差异,冷淡贬低嘲笑份量作品,并不奇怪。法国印象派就经历过这种待遇。
与富裕同步,世界范围内也自然会出现完全不知、不关注时代矛盾、人类取向等等重大问题现象。喜怒哀乐于个人、同类人的狭隘坎坷起伏。耽于享受、表现新潮时髦,喜爱浮华,哗众取宠。着眼于随意纯粹主观精神感受、社会现象的捕捉,琢磨单纯表现手法等等。这些作品在稳定富裕环境中,换天换日,很容易在一定时期,为更多人群,更轻浮理解环境接受,反而孤独份量作品,模糊文学艺术世界主体。其实这些作品,虽然也是时代现象,却无关时代根本痛痒,没有艺术、文学份量,命中注定最终仍为历史文学、艺术,甚至为当代文学、艺术忽略不见。
特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