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特色之一:估值修复反弹投机本质与操作
(2013-02-04 03:48:32)
标签:
股票 |
分类: 散文 |
“估值修复”这个词,不知道是不是中国股市专有。耳闻之中,美股似乎在名词中是没有的。和我们差不多的新兴股市有没有不知道,因为对他们几无耳闻。所以不能确定地说“估值修复”就是中国股市特有。不过,至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股市总是不停地进行“估值修复”,自然也就盛行“高估”“低估”和“估值反弹”游戏。
怎么低估呢?看看本轮熊市。直到去年12月本次反弹起来之前,银行股显然非常的“低估”。小银行市盈率跌到了6、7倍,大银行跌到了3倍左右,出现了应该是世界证券史罕见和十分令人惊讶的“白菜价”。所以长期被“低估”,无非是市场几年来越来越不看好银行股。说银行存在严重的呆坏账,被高价房地产绑架了,还有地方融资问题、超发钞票问题等等。同时,中国通过全国两会明确宣布的经济的主动调控被市场强行解释为经济下行、可能衰退等等。于是,不仅仅是银行,而是整个市场估值江河日下越来越低。
银行呆坏账问题应该是存在和不容忽视的,银行股估值自然也就客观上受到一定乃至严重影响。但是,究竟影响到什么程度呢?中小资金们哪里可能知道那么清楚。无非是跟着市场走罢了。大资金呢,应该是比较清楚的。按照世界通行的市盈率波动标准,股价一般是在10至15倍之间波动。那么我们有呆坏账的银行股,比如工行的估值如果还值8倍左右,在种种看坏、抛售之下,跌到了3倍,显然大"被"低估了。估值回归,估值反弹,那自然是名正言顺,理所当然。问题在于,我们市场总是这样反复“去”低估,形成反弹机会。又反复地去高估,形成下跌直至熊市。说穿了,就是反复制造投机机会。中国股市至今不外乎大鱼吃小鱼的熊市和牛市,除了别的成因之外,也总和这个过度投机密切相关。
不过,相信这个中国股市特色是有历史性的。今后将大大褪色。
工行上周收盘,估值修复反弹到了6倍多一些。是不是到了相应的正确估值范围?不知道。也许要到8倍、10倍,才是正确的。那么,这就有两个问题。一是不到了大资金掂量、掌握的正确估值范围,反弹不会停下,看技术指标已经无用。同样,当反弹让修复的估值到了“被”高估地步,反弹自然也就结束了。而被高估,是必然的。市场总是不停地玩低估高估游戏。问题在于中小资金不知道低估高估界限。二是,只要在估值修复范围内,市场上涨只能界定为反弹。所以不能高估反弹为牛市,不能高估“追涨、持有”的时间范围。
分析只是为了操作。沪市上周已经站上2400点。能不能站上并跨过去年反弹高点2478点,看技术指标、看上方套牢盘,看成交量等等,应该都无法准确判断。看银行股到了几倍市盈率上不去了,大幅下跌,应该是一条很灵的标准。没有短线极强操作能力,在一些重要位置和时间,比如2478点一线,比如3月初,比如再远一点的5月,或者2500点一线,最好不要短线追高。防止估值修复反弹只可能达到这些个位置和时间。防止一开始的低估,一开始的战役谋划,也只是为了达到这些个位置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