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特洛尔

(2013-01-11 06:41:44)
标签:

转载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       影片的主人公玛拉拉森的孙女是影片《永恒的时刻》导演特洛尔的妻子,影片记述了这位瑞典第一位女摄影师在艰苦环境里学习摄影的故事,显然这是一部关于摄影学习的传记片,如果对摄影探索没有多大兴趣的人,估计看不到一半就会撤席了。影片通篇使用平实而朴素的手法描述玛拉拉森的生活和学习过程,玛拉拉森是一位带着四个孩子的女勤杂工,丈夫原是水手,上岸后工作一直不太稳定,好不容易找到搬运工的活,因好酒色,在玛拉拉森再次怀孕前,就已移情酒吧女,正在这时玛拉拉森悄悄地爱上了摄影,而且颇有成果,虽然他们面对捉襟见肘的生活和丈夫的婚外恋等种种问题,几次放弃摄影的玛拉拉森,经过照相馆摄影师的几番鼓励下最终学有所成,影片最后玛拉 拉森一家还是找回了属于他们的幸福,玛拉拉森是上个世纪初真实存在的瑞典新流派的摄影界人物。

 

      导演在解决家庭感情的纠纷问题上用了较多的时间,影片拍摄的手法十分优美,油画般的橙黄色调,把上个世纪初瑞典人民的生活,细腻而自然地表达出来,但是故事情节相对很多爱看速食面电影的中国人来说比较沉闷,没有特别惊险和激动的情节。我看过不少的欧洲电影,都很耐人寻味,启人思考,不象我国很多的快餐电影,着急找不到饭吃,就临时用热水泡碗面凑个数乐呵,大部分中国当代电影缺少斟酌和探索的表现手法,几部早年国产电影《茶馆》《早春二月》等,在故事内容上就已经是当代人很难逾越的鸿沟了,动画《大闹天空》把日本的动画事业惊醒了等等,一言难尽,更可气的还是速食面不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投些钱复制一下就可以公映了,中国人的钱就是好挣。

 

     《永恒的时刻》影片的拍摄、导演和编剧几乎都是同一个人,拍摄功底是没说的,今年七十多岁的特洛尔,早在1966年便以《4乘4》进入影坛,《生活的火花》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三项大奖,1968年,他的《谁见她死去》更是成为柏林影展的特大赢家,揽获了包括最佳影片金熊奖在内的五项大奖,成为瑞典最被看好的导演。1971年,他的《大移民》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两项大奖,《永恒的时刻》的瑞典语影片原名《玛拉拉森的永恒记忆》则是其时隔37年后二度角逐奥斯卡,奥斯卡要的就是奇迹,然而本片在摄影学术探索上火候其实很不够,既然是瑞典流派的创始人,为何不在摄影奇迹上多出点子呢?虽然人性的发掘上是成功的,而这也是大部分欧洲电影的风格特点,但既然要竞逐美国大片奥斯卡的奖项,必须要有它的光辉一面,所以失败是在所难免了,在竞逐奥斯卡过程中,这部影片仅仅是一闪而过,显然导演确实老了,不过又勾起了很多人对这位瑞典“英雄级”导演的怀念。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
[转载]女摄影师学习摄影的故事《永恒的时刻》:杨 <wbr>特洛尔

插一段看似无关的话题,见仁见智:

今天早上我听闻一个消息,美国一所诞生了75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学校今年是她150周年校庆,在校庆期间用150天的时间去反思当前的前沿科学各种问题,以示庆祝校庆,她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人家是越高大越不自满,我不是在鼓吹西洋文明,我是在借力反省自己,今年我国有一所著名大学马上就要100周年纪念了,我妻子是这所本硕连读的校友,我说完这段新闻后,她连连感叹摇头,她说今年的校庆坚决不参加了,都不好意思去。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