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2.
有人说,土耳其的棉花堡是世界上最美的温泉;也有人说,去过九寨黄龙的人完全没必要看棉花堡了;我说,就目前能查阅的资料来看,白水台的地貌完全可以和九寨黄龙以及土耳其棉花堡相媲美!
白水台距中甸县城100多公里,海拔2380米。位于白地峡谷西端雪山脚下,北、西、南三面靠山,向东俯瞰整个白地峡谷。深秋时节,当我们翻过崇山峻岭,来到白地峡谷的山梁,不禁眼前一亮:白水台好似千百级迭起的琼台玉阶,又像千百道涌动的云波雪浪,自下而上,叠层而起,连环相扣,让人叹为观止!
为什么叫白水台?这是由于泉水中的碳酸氢钙经太阳光照射,水分蒸发后形成碳酸钙白色沉积物,之后又不断覆盖地表而形成的泉华地。属于裸露地表的喀斯特地貌。含碳酸氢钙的泉水,顺着山坡一级一级的往下流,长年累月逐渐沉淀形成台幔,好似层层梯田,所以叫白水台。它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华泉台地。
纳西语称白水台为“释卜芝”,意为逐渐长大的花。白水台有“仙人遗田”的美称。登临台地,但见清水白台层层叠叠,犹如片片弯月散落天地间,又似纳西少女的银饰串联成无数银环。白水台的台顶,是一个由十多个泉池相接而成的“天池”。台中央的华泉小洲,宛如一弯新月。泉水流过“天池”,再盈盈溢出玉埂银丘,沿坡缓缓漫下,清泉与白底融为一色,似流银泻乳;细观察,泉水携带着许多晶莹细小的白沙,在阳光下闪烁发亮,奇丽无比。
白水台是纳西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称,纳西族东巴教的第一圣祖丁巴什罗从西藏学习佛经回来,途经白水台,被其美景吸引,留下来设坛传教。白水台由此成为东巴教徒的神圣之地。东巴是东巴教的祭司,“东巴”意为“智者”、“上师”、“大师”。“东巴”,可译为“山乡诵经者”,他们是本民族中的“智者”。在劳动之余为纳西族人祝吉祈福,请神送鬼,占卜治病。东巴大都有杰出的艺术天赋,传统歌舞、书画、雕塑,无所不通。纳西东巴文字在此创造,东巴教在此诞生,使这块土地显得更加圣洁。
早在唐宋时代,白水台即已成为滇西一带有名的游览胜地。在源头石壁上刻有明代纳西土知府木高题诗:“五百年前一行僧,曾居佛地守弘能。云波雪浪三千垄,玉埂银丘数万塍。曲曲同流尘不染,层层琼涌水常凝。长江永作心田玉,羡此高人了上乘。”
400多年前就去朝觐“圣地”,题诗摩崖,说明此地为世人重视,已有悠久的历史。
我们在白水台住了一夜。所以,既能在黄昏落日的时候、也能在早晨日出的时候拍摄,这都是光线最佳的摄影时机。感谢香格里拉的藏族朋友根扎,这都是他的精心安排。扎西德勒!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