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十二
作家十二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998
  • 关注人气:6,7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解药叫做简·奥斯汀

(2012-11-23 00:57:18)
标签:

杂谈

《奥斯汀书会》讲述的是在美国的一个小城市里发生的故事。伯纳组建了一个奥斯汀的书会,每个月选择奥斯汀的一本著作为主题,由大家阅读后一起分享讨论。

 

为完成这个目标,伯纳与好友乔斯林、西尔维娅分别发展了另外三个书友会会员。伯纳意外认识的一位奥斯汀资深书迷普露迪,乔斯林出差时在电梯意外遇到的格瑞格,以及西尔维娅的女儿艾米。

 

 

这六个人,各有各自的生活困境。伯纳数次结婚又离婚,仍然没有找到终生伴侣。乔斯林对爱情和婚姻怀有怀疑和恐惧,一直单身,将她的情感和奉献都寄托到了爱犬身上。西尔维娅在经过25年的婚姻之后,却发现丈夫与同事出轨,接到了丈夫提出的离婚申请。身为法语老师的普露迪,与母亲关系紧张,时刻处于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之中,与丈夫关系紧张,又对自己的学生产生了不伦的情意。艾米是一位女同性恋,却屡次遭遇到恋人的背叛,又深受父母离婚的伤害。格瑞格爱上了乔斯林,却一次次被她假装不知的拒绝,并且暗中戳和他和好友西尔维娅。

 

这六个人,怀揣着各自的心思,踏上了接近简·奥斯汀的阅读旅程。《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劝导》、《爱玛》、《诺桑觉寺》、《曼菲尔德庄园》。每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着生活的答案与解药。在他们的各自内心困境中,起初,他们都怀抱着一种傲慢心态,总是告诉自己“如果是简·奥斯汀,她一定不会这么做”。这种傲慢是许多人自以为的所谓“信仰”带给他们的,好似只有这样的傲慢才证明着一种明智的格调,才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我清醒。

 

 

如果是奥斯汀,她一定不会原谅背叛者。如果是奥斯汀,一定是因为惧怕了婚姻,才选择一辈子单身。如果是奥斯汀,她不会原谅有过错的那一方。他们抱着各自的执念,以为奥斯汀是这么回答他们的。要拒绝很容易,要学会拒绝很容易,她们以为这才是高明的智慧。

 

 

然而,完全相反。当他们把这些以为的坚决孤傲告诉其它人的时候,得到的居然是截然不同的回应。在简·奥斯汀的小说里,生活从来不是只有一种答案的,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种成全,每个人也必须放弃一些无法得到的情感。

 

 

达西先生或许只有一个,然而不是人人都是伊丽莎白。有的人是简,貌美温顺又被动,不敢主动去追寻自己的情感,但也还是会得到幸运的眷顾。有的人是夏洛蒂,怀揣着自知之明,选择一个她所能想到的最好结局,这未尝不是一种智慧。只有少数人是伊丽莎白,既能坚持傲气不轻易被权势金钱打动,却又能在放下偏见的那一刻,抛弃掉过往狷介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表白自己的心迹,最终皆大欢喜。

 

 

在阅读这六本书的过程中,六个人也在不断的抛弃与重建。面对他们的生活,在与固执的陈旧自我进行搏斗中,他们不约而同变换了另一种思维——如果是简·奥斯汀,她会怎么做。她会选择原谅还是憎恨,她会选择尝试还是拒绝,她会充满信心还是陷落在悲伤中。

 

 

从奥斯汀一定不会这样,到奥斯汀会怎样选择。这看似差别不大的态度,却是从被动的面对生活主动面对选择,一词之差,天壤之别,豁然开朗。

 

 

当我们每个人在遭遇不同的困境时,总难免陷入低潮中,被各种负面情绪包围。那些怨天尤人、那些烦躁易怒、那些面目可憎、那些不可理喻,很容易不仅对带来改变的人和事产生抱怨,更容易讨厌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于是闪躲、怯懦,直至逃避。

 

 

书会的六个人,每个人都有他们想要逃避的境况,固执己见已久,忘记了生活其实还有另一种的可能性。而简·奥斯汀,恰恰讨厌这种固执的人生。她的笔下那些聪慧狡黠的人们,总是试图去打破一些什么,从而获得一种新的答案。那些人们,即便生活在上上个世纪,却也总是有一种难以被生活束缚住的心境。

 

 

人们总感到惊叹,闺阁之中一辈子未婚的简·奥斯汀,到底是如何对感情与婚姻生出那样独到的见解。或许在她的一生中,聪慧如她,太清楚的看到了他人的挣扎,也太明晰自己对自由情感的渴望,才使得那些真实不是那么的无趣、单一,不是那么的是非分明,貌似什么也没有说,却又告诉了你全部的生活。

 

 

做为观众,在最后的结局中,我们看到了这六个人的归属。西尔维娅与丈夫复合。格瑞格与乔斯林,最终收获了他们的爱情。普露迪学会恩慈原谅了母亲,与丈夫找回了昔日的柔情蜜意。伯纳再次恋爱订婚,依然信心满满,风姿绰约。艾米不再从极限运动中寻找解脱,也找到了她真正的心灵爱侣。

 

 

这其中的每一个人,所面临的虽是不同的境遇,实际却得到的是同一个答案。答案是:那个自我,不会背叛你,却会欺你瞒你困住你,甚至是伤害你。假若你固执的认为,伤害都是他人造成的,那么你永无发现真实自我的那一天。

 

 

如果说,翻拍奥斯汀的著作,证明的是她不朽的艺术魅力。那么,《奥斯汀书会》表达的则是更诚挚的一种敬意和信仰,是一个关于自我救赎的答案。

 

 

这个答案或许并不是奥斯汀告诉我们的。但是,在知晓答案的那一刻,你仿佛能看到一个身穿英式古典白裙的女子,回过头对你微笑。那笑容不能用美丽形容,那感觉就像是瞬间一闪而过的灵光被你捕捉到了。

 

已发电影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