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角度看神话
(2011-02-15 14:45:41)
标签:
少儿贝克尔文化里神话故事杂谈 |
分类: 精神分析学理论 |
贝克尔(Ernest Becker)给我们提供了心理健康的另一个定义。定义的开始,他说:“何为心理健康的理想典范?一个活着、令人钦佩的神话,他不对生命、死亡还有现实说谎。一个足够诚实,可以遵从自己戒律的人。我是指,不杀戮,不要夺走别人的生命去证明自我。”这是对于心理健康的一种完全不同的看法,它把神话放在定义的中心。在西方,对于神话的理解已经随着时日进展和从前大不相同。今天,人们提及“神话”这个字眼的时候,他们指的可能是一些错误的事情,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信念。但贝克尔和之后的罗洛·梅(Rollo May)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神话并不是错误的信念,它只是无法被证实是真的。它是我们相信的事,并指引着我们的生活。如果放到这个背景里看,神话本质上是意义系统。尽管它们无法被证实是真的,但它们谈的其实是生活的基本真理。我们明天会更多谈到神话这一话题。
但是,将神话放在文化背景中看的时候是很有意思的。所有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神话。它们是一些构建我们的世界观的方法,而这一切都反射到文化的故事中来。当几个月前学富来到科罗拉多的时候,他跟我谈到了一些中国的故事。他特别谈到了鲁迅写的故事。我们可以看见鲁迅如何挣扎着试图解释这个世界。鲁迅呈现了一种看世界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是通过故事来表达的。当然,在西方我们也能看到许多神话。如果我们明天有时间,会讨论多一些。
但是我越来越认为,我们也必须了解国际社会,去看在那个层面上构建了何种神话。当然,我们也要去看在个人和家庭的层面上我们有哪些方式来解释我们家庭中和我们个人头脑中的小小世界。这些都是不同形式的神话,都是我们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
我鼓励你们大家都注意一下神话和故事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的。很多时候,这些神话从未被说出,因为没有人用故事的形式把他们讲述出来。但是即便如此,它们依然在影响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治疗中所做的一部分:我们让人们讲述他们的故事。对有的求助者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跟人说他们的故事。对有的案主来讲,这也可能是第一次如此反思自己的生活。他们活着,就好像我们昨天讲的加缪的故事里那个“局外人”一样,用一种非常疏离的方式观察他们自己的生活事件。但是当“局外人”开始述说他自己的故事的时候,他的生活开始改变。在此之前,他们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仅仅是描述,是无意义的描述。但是当他作为故事的一个部分开始叙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故事开始具有了意义。这是我们可以给求助者的多好的礼物啊!如果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写出自己的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如果我们给原本无意义的东西赋予意义,如果我们能够把叙述都能转换成故事,把他们报告的东西变成艺术,这也是我们作为治疗者的使命之一。
求助者讲述自己故事的方式和风格可能各不相同。对有的人来讲,他们的故事是一出喜剧;对另一些人来讲,他们故事是正剧,而对另一些人来讲,他们的故事是悲剧。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讲,这个机会将会引出不同的故事。我们回到之前贝克尔关于心理健康的典范:心理健康的典范是不对生命、死亡和现实说谎的神话。我们或许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典范:它是我们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亲历生活。而世界上又有些神话似乎会带来伤害。这也是世界上会有战争的原因。人们投身自己的神话、自己的世界观中,他们认为他们必须为维护他们所有的一切去奋战,即便这会带来战争和杀害或用不尊重其他生命的方式。贝克尔认为,我们应当拥有一个可以赋予意义的系统,它可以帮助我们对生命有更多的热情,帮我们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和不同,而与此同时,它也能够给我们自己的生命提供意义。所以,我们在此讨论的是发展生命意义的特殊方式。
后一篇:拉康派精神分析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