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认识精神分析
1 精神分析是什么
2 关于“我是谁”
3 情感背景与表达
4 精神分析的悖论
(一)精神分析与“我是谁”
1 、精神分析是什么
传统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是一门实践学科,是言语的实践;
精神分析是挖掘人潜意识的工具;
精神分析是捕获人心理奥秘的猎手;
精神分析是探寻人心灵迷宫的艺术。
新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是看人内心的镜子,犹如心灵CT;
精神分析是解读客体关系的学问;
客体关系学是精神分析的圣经,
那是否说精神分析是客体关系学的客体?
非精神分析学派说:
精神分析是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的基础;
精神分析不是万能,是独狭路;
精神分析可以是…很多;
精神分析什么也不是。
我说,
精神分析是知“我是谁”的哲学;
精神分析是人看人的眼睛;
精神分析是解剖人格系统的精神外科;
精神分析是沁入人心黑洞的太阳湖;
精神分析是心理学者的精神移情;
精神分析是来访者的克星与救星;
精神分析是所有社会人的精神抵触与精神需求;
精神分析可以是…无限?或有限?
你说,精神分析还可以是什么?精神分析究竟是什么?
2 关于“我是谁”
“我是谁”是人对自我这一生的生命价值的对话。
为何,有的人一生有滋有味,有成就有意义?
为何,有的人稀里糊涂游戏人生?有的人浑浑噩噩一辈子,不知什么叫人生?
为何,有的人一生匆匆来匆匆去了,来不及感受?有的人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到死不瞑目?
又为何,有的人活着却是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一直活着……人啊,认识你自己。
自然人的终极目标,是如何成功地成为社会人。
人终其一身的任务,是在进行人生哲学的对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走向何处?
“我是谁”这个关于自我的概念,是一门研究人——自我的学问。
人的心理疾病,是因为自己不认识自己,即自己是自我的陌生人。人的生命价值是在于他活出了生命的意义,寻找到了幸福之路。只有充分认识自己和足够清醒的人,才是能掌控他自己生命意义,感觉幸福的人。
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为人提供了无限多的形式去认识“我是谁”。
如哲学说,人是通过理性认识“我-你”是有思想的可朽动物,是靠理性克服人性之堕落,靠理性实现人性之光辉;
宗教说,人是上帝的臣子,人通过信仰上帝而感觉自己的存在,感觉自己的渺小或伟大;
佛学说,自我(人)是贪婪的物主。人通过打坐、禅修认识自己。人之痛苦缘起欲望,人通过苦行修炼达到禁欲而脱离苦海,得以超脱、获得再生。
可是,人类为何要创造文化形式去认识我是谁呢?
精神分析关于“我是谁”的对话,是通过探寻无意识而认识自我。精神分析,就是一个“我-你怎么认识自己”的精神活动过程。精神分析认为,人的痛苦是因没有自我,只是他人模型的反应。
故精神分析因“不知我是谁”或“无意识”而存在。精神分析以使无意识意识化为己任,也始终在为“一个人如何变得像他的那个客体”的客体关系进行分析与评估而努力。
假如,人没有把自己当作是自身行为的主体,当作是一个能思考、有感情、有爱情的人,那他作为人成了客体,这个客体正是人自身力量外化的体现。因此,人只能在他所创造的价值标识,或创造的产品中认识自己,只能通过依赖于他的创造物中触摸到自己。
每个人都需要回应自己,你在哪里,你有什么,你能走向哪里,你对世界的作用是什么?
你如何看“我是谁”?
精神分析真能引领我们,去认识那个你不知道的自己?
(二)精神分析是实像与影子的相遇
3 情景背景与表达
任何事物是一种关系的实体。一个事物的背后存在多个(或无数)因素的集合。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一种凸现,一种表达(包括沉默)。不同的凸现与表达,反映着它们身后的底蕴。
我们看见的是事物或实体表象,看不见的是它背后的组织与结构。事物表象是凸显,决定凸显的形式与性质的东西是它低下的内容。凸显是空的实体,阴影是凸现的背景,是真正的实体。
如,某人患高血压心脏病,这个病是他身体出问题的凸现,它常以头晕、心慌、心累、气喘、心绞痛表达着他如下的情景与背景:职业等身份―中老年、敬业或事业型,做事雷厉风行;个性结构-认真、严谨、自负、内省、克己律己、执着等;情绪情感-急躁、易急惹、敏感、易冲动、克制感情或多愁善感;生活习性-规范与条理化、嗜好烟酒、喜味浓饮食;也许还有家族背景;多在受刺激情景下发病。
一个有习惯性破坏行为的小孩,透视着他有一个充满惩罚性、施虐性的亲子关系环境。
一个怨妇,责备、抱怨丈夫是她的主要表达,透过抱怨,可以看到她充满怨恨的心理背景,她被否认、被控制的早期(原生家)生活背景,以及她把被控的怨恨之情外投给现实对象的转嫁。
一个社会里,若小偷和盗窃猖獗,至少表达着这个社会——还很愚昧,还存在经济或体制的落后。什么样的社会背景,酿造什么样的人文行为。
精神分析的情景,是分析师与来访者一起对情结呈现、清晰、分解、组建的互动轮回。
精神分析的过程,是时刻感受此情此景——移情-反移情的情景连续剧。
精神分析,是在移情情景中,去体验事物表象下的实体,去发现和揭示事物表象与实体的关系。
精神分析本身就在表达:将无意识(人的精神背景)呈现给意识(人精神的外表达)。
在各种治疗的情景中,没有被呈现出来的区域为背景(即潜在的意境和意义),而出现的注意焦点就是图形(即表象问题)。
分析与治疗的要点,要观察和探求在情景场中,某些方面是如何凸现出来,又是怎样成为个体注意和兴趣焦点的。
病理表现的根治,是协调凸现背后的相关。
4
精神分析的悖论
研究悖论的哲学家说,悖论是某种特殊的谜语。谜一样的东西有诱惑力,它引诱你破解它而过瘾(快感),也诱使你追寻(永远没有唯一答案)的谜底而上瘾(痴狂)。生活里充满了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古老悖论,也充斥着“是命运决定人还是人决定命运”之类的现实悖论。
人生来就要承受苦,却又要拼命消除苦;人向往成功却又害怕成功;人努力实现了婚姻又被婚姻击败了自己;人啊,爱也不是不爱也不是,人究竟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