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神分析治疗神经症技能培训

(2010-08-16 16:16:12)
标签:

神经症

精神分析治疗

悖论

客体

情感

分类: 心理师咨询技术

 

第一课:认识精神分析
          
     1 精神分析是什么
     2 关于“我是谁”
     3 情感背景与表达
     4 精神分析的悖论
          
(一)精神分析与“我是谁”
   
     1 、精神分析是什么
    传统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是一门实践学科,是言语的实践;
    精神分析是挖掘人潜意识的工具;
    精神分析是捕获人心理奥秘的猎手;
    精神分析是探寻人心灵迷宫的艺术。
 
    新精神分析学说:
    精神分析是看人内心的镜子,犹如心灵CT;
    精神分析是解读客体关系的学问;
    客体关系学是精神分析的圣经,
    那是否说精神分析是客体关系学的客体?
 
    非精神分析学派说:
    精神分析是心理分析与心理治疗的基础;
    精神分析不是万能,是独狭路;
    精神分析可以是…很多;
    精神分析什么也不是。
 
    我说,
    精神分析是知“我是谁”的哲学;
    精神分析是人看人的眼睛;
    精神分析是解剖人格系统的精神外科;
    精神分析是沁入人心黑洞的太阳湖;
    精神分析是心理学者的精神移情;
    精神分析是来访者的克星与救星;
    精神分析是所有社会人的精神抵触与精神需求;
    精神分析可以是…无限?或有限?
    你说,精神分析还可以是什么?精神分析究竟是什么?
 
     2 关于“我是谁”
   “我是谁”是人对自我这一生的生命价值的对话。
    为何,有的人一生有滋有味,有成就有意义?
    为何,有的人稀里糊涂游戏人生?有的人浑浑噩噩一辈子,不知什么叫人生?
    为何,有的人一生匆匆来匆匆去了,来不及感受?有的人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到死不瞑目?
    又为何,有的人活着却是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一直活着……人啊,认识你自己。
    自然人的终极目标,是如何成功地成为社会人。
    人终其一身的任务,是在进行人生哲学的对话——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走向何处?
   “我是谁”这个关于自我的概念,是一门研究人——自我的学问。
    人的心理疾病,是因为自己不认识自己,即自己是自我的陌生人。人的生命价值是在于他活出了生命的意义,寻找到了幸福之路。只有充分认识自己和足够清醒的人,才是能掌控他自己生命意义,感觉幸福的人。
    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为人提供了无限多的形式去认识“我是谁”。
    如哲学说,人是通过理性认识“我-你”是有思想的可朽动物,是靠理性克服人性之堕落,靠理性实现人性之光辉;
    宗教说,人是上帝的臣子,人通过信仰上帝而感觉自己的存在,感觉自己的渺小或伟大;
    佛学说,自我(人)是贪婪的物主。人通过打坐、禅修认识自己。人之痛苦缘起欲望,人通过苦行修炼达到禁欲而脱离苦海,得以超脱、获得再生。
    可是,人类为何要创造文化形式去认识我是谁呢?
    精神分析关于“我是谁”的对话,是通过探寻无意识而认识自我。精神分析,就是一个“我-你怎么认识自己”的精神活动过程。精神分析认为,人的痛苦是因没有自我,只是他人模型的反应。
    故精神分析因“不知我是谁”或“无意识”而存在。精神分析以使无意识意识化为己任,也始终在为“一个人如何变得像他的那个客体”的客体关系进行分析与评估而努力。
    假如,人没有把自己当作是自身行为的主体,当作是一个能思考、有感情、有爱情的人,那他作为人成了客体,这个客体正是人自身力量外化的体现。因此,人只能在他所创造的价值标识,或创造的产品中认识自己,只能通过依赖于他的创造物中触摸到自己。
    每个人都需要回应自己,你在哪里,你有什么,你能走向哪里,你对世界的作用是什么?
    你如何看“我是谁”?
    精神分析真能引领我们,去认识那个你不知道的自己?
(二)精神分析是实像与影子的相遇
 
 
     3 情景背景与表达
    任何事物是一种关系的实体。一个事物的背后存在多个(或无数)因素的集合。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一种凸现,一种表达(包括沉默)。不同的凸现与表达,反映着它们身后的底蕴。
    我们看见的是事物或实体表象,看不见的是它背后的组织与结构。事物表象是凸显,决定凸显的形式与性质的东西是它低下的内容。凸显是空的实体,阴影是凸现的背景,是真正的实体。
    如,某人患高血压心脏病,这个病是他身体出问题的凸现,它常以头晕、心慌、心累、气喘、心绞痛表达着他如下的情景与背景:职业等身份―中老年、敬业或事业型,做事雷厉风行;个性结构-认真、严谨、自负、内省、克己律己、执着等;情绪情感-急躁、易急惹、敏感、易冲动、克制感情或多愁善感;生活习性-规范与条理化、嗜好烟酒、喜味浓饮食;也许还有家族背景;多在受刺激情景下发病。
    一个有习惯性破坏行为的小孩,透视着他有一个充满惩罚性、施虐性的亲子关系环境。
    一个怨妇,责备、抱怨丈夫是她的主要表达,透过抱怨,可以看到她充满怨恨的心理背景,她被否认、被控制的早期(原生家)生活背景,以及她把被控的怨恨之情外投给现实对象的转嫁。
    一个社会里,若小偷和盗窃猖獗,至少表达着这个社会——还很愚昧,还存在经济或体制的落后。什么样的社会背景,酿造什么样的人文行为。
    精神分析的情景,是分析师与来访者一起对情结呈现、清晰、分解、组建的互动轮回。
    精神分析的过程,是时刻感受此情此景——移情-反移情的情景连续剧。
    精神分析,是在移情情景中,去体验事物表象下的实体,去发现和揭示事物表象与实体的关系。
    精神分析本身就在表达:将无意识(人的精神背景)呈现给意识(人精神的外表达)。
    在各种治疗的情景中,没有被呈现出来的区域为背景(即潜在的意境和意义),而出现的注意焦点就是图形(即表象问题)。
    分析与治疗的要点,要观察和探求在情景场中,某些方面是如何凸现出来,又是怎样成为个体注意和兴趣焦点的。
    病理表现的根治,是协调凸现背后的相关。
 
 
    4 精神分析的悖论
    研究悖论的哲学家说,悖论是某种特殊的谜语。谜一样的东西有诱惑力,它引诱你破解它而过瘾(快感),也诱使你追寻(永远没有唯一答案)的谜底而上瘾(痴狂)。生活里充满了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古老悖论,也充斥着“是命运决定人还是人决定命运”之类的现实悖论。
    人生来就要承受苦,却又要拼命消除苦;人向往成功却又害怕成功;人努力实现了婚姻又被婚姻击败了自己;人啊,爱也不是不爱也不是,人究竟怎么回事?
    人的精神痛苦,就是被人的一系列心理悖论所纠结的表现。
    精神分析是连通人知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桥梁,她在满足治疗师新奇、探索欲望,创造、拯救欲望的同时,也耗竭着治疗师的精神力量;
    精神分析使治疗师对她深度移情的同时,也产生着对其他流派的理论反移情;
    精神分析使人偏执和幼稚的同时,也使人变得智慧和深刻。
    相对被分析者,精神分析使他解惑的同时也使他迷惑;使他退行的同时也使他成长;使他开悟的同时也使他痛彻……一切皆因精神分析让你知道自己的无意识,让你看清自己本不想看到的事实。
   (无意识,记录着人的各种人格面具背后的实像。精神分析的魅力之处,是能让人觉察你的无意识,能看到你实像的自己。可精神分析的局限又在,难以突破人有害怕看清自己低劣面的人性软弱。因为人有认识自己、看清真实自己的需要,又有拒绝弱点暴露而掩饰脆弱的需要。后者,是精神分析不足以实现人的这一需要。因此有了那么多的新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学派、灵修课等疗法的发展,以满足人们认识自己,或修复心理创伤的多重需要。)
    真相本身是一个悖论。人们渴望真相,只因为真相是自然是纯美,又恐惧真相,因为真相会伤人。
    俄狄浦斯的故事,就是真相悖论的经典证明。
    精神分析能揭示人之所以受心理悖论之苦的原由,但,精神分析能告诉我们,有解决悖论之出路吗?
(一)神经症是什么
 
     1 神经症是什么
     神经症是精神分析的客体。
     神经症是有精神痛苦、心理感受不好的身体健康的人群。
     神经症是精神能量受阻的人。
     神经症是情感智慧萎缩的高智力的人。
     神经症是瘫痪的艺术家(弗洛姆说)。
     神经症体验着不能克服的冲动与反冲动的内心痛苦,
    (为什么冲动会成为痛苦的?内部冲突何以致神经症的?)。     
 
     神经症是逃避完美的完美主义。
     神经症是忍受自我(内部)威胁的强者。
     神经症是有免除(内部)威胁的系列防御机制的人,
   (神经症内部的威胁是什么,其防御机制是什么,怎样解读?需要解除吗?)。
      
    所有神经症的症状,都可以理解为恐惧冲突与对抗这种冲突的防御机制之间的妥协过程。
    神经症的心里装满疑云。当某些他没法理解的东西(甚至是他希望的)来临时,他感到忐忑不安,他忍受着不理解的痛苦,陷入无可自拔的恐慌状态。
    神经症的自我如是说:
    生活真可怕,竟然充满了现实!
    我应该是…居然不是…
    我应该有…居然没有…
    我应该不是这样…竟然是这样…
    神经症之苦是因他属于自己的不是,他居处“应该”与“没该”之间。
    神经症之出路,是尽可能地将自己从“他所应该是的”悬空着落在他现有的位置。
       
 
    2 神经症的悖论
    某老师带有不满情绪问某学生:你知道你的缺点是什么吗?学生说:知道,是没有优点。老师再问:那你的优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是有缺点。
    神经症A问神经症B:什么使你痛苦?B说:酗酒。A再问B:什么使你不痛苦呢?B回答:酗酒。
    问题悖论,喻示一个欲望的两面。怪异思维,隐含回避问题的防御。
    神经症是一种纠缠关系的自恋。
    神经症患者,他跟自己是一种自以为最熟知自己的陌生关系。  
    神经症本身是一个悖论。他们的内心实质反映:是高欲望的禁欲者;是禁忌与违禁的冲突者;是对外决不反抗的反抗者,对内严酷的弱者;是清晰的怀疑者;是最稳定的焦虑者;是最不想想问题的想象者;是很自主的无助者,也是控制欲极强的失控者……
    神经症的受难,是因为内心存在不相容的两级化现象(存在非此即彼,但又不可能实现这种存在)。
    神经症的人,之所以痛苦是觉得自己内心有不安全感,之所以感觉安全是觉得自己有痛苦存在。
    神经症的人,由于神经症而深感束缚,也由于神经症而逃离了束缚。
    神经症的人,正因为神经症(症状)而苦不堪言,也正因为神经症(症状)而不至于痛苦不堪。
    这犹如爱情或挫折,它对人的生活实际是一把双刃剑。
    为什么神经症会那么苦大仇深?
    为什么神经症有强烈的求助愿望,又强烈抵抗好起来?
    为什么神经症是那么排斥痛苦,又那么揪住痛苦不放?
    能使神经症者做到有矛盾而不悖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