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卫代芹《除得尽吗》的教学反思

(2019-10-15 09:52:34)

《除得尽吗》的教学反思

南关小学     卫代芹

《循环小数》是一节概念课,这节课我们平时是怎么教学的?

《循环小数》教学一般流程

1.教师出示几道除法计算题,让学生自己计算;

2.学生在计算中比较、寻找商的共同特点;

3.师生对话交流归纳“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

4.抽象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并对照书上的概念解释重点词。

思考:

是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得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呢?

教学设计中的原因:

我们先从教学设计上找原因,我发现不管是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还是教学案例,基本上是以师生对话为主进行“循环小数”概念的教学。比如前面的教学流程,都是师生交流为主。说——商的共同特征,说——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说——循环小数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流程只有少数学生有表达和概括的机会。

如果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的概括过程,即让学生自己写出商的特征,师生进行交流反馈后,再独立写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这样教学学生是不是容易得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调整“循环小数”的教学流程

为此,我调整了教学流程,把原来以说为主变成以写为主。其他都不做过多的改变。即:

1.计算并观察商的特点;

2.独立写出商的共同特征;

3.师生共同归纳循环小数的本质属性;

4.学生写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师生共同概括完善循环小数的概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