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一堂好课           &nbs

(2015-03-15 23:02:30)

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一堂好课

                                                     樊琴玲

“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一堂好课”?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来没有固定不变的好课标准。

那么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一堂好课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

一、一堂好课应引领学生学习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上课前应充分地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重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富有情趣的、学生熟知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教师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还可将情感与态度融于知识与技能之中,学生是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感到自然亲切,就能立刻融于课堂活动之中。学生为兴趣所吸引,无法不主动参与。

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数学老师应充分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

二、一堂好课的教学辅助手段要使用的恰到好处。

小学生的特点是形象直观的事物容易接受,而对于抽象的事物不易理解。在数学教学中,使用课件或学具可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发现、去创新,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

很多老师在上课时利用现代化手段将课件制作得漂亮,深深吸引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用好学具,也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具体形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演变成形象具体的东西,使学生感到能看得见、摸得着,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分析、观察、思考的能力。可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有意义学习的机会。但是,在课堂上只是为了用学具而用学具,忽视了学生应该学到那些知识,课堂无重点,没条理,不是通过精心的设计,使学生产生一种对学具的需求。或者是学具的使用太频繁,势必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效果降低。
   
数学课毕竟还承载着它特殊的教学任务,所以课件、学具的使用应恰到好处,应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一堂好课一定要符合教师的个性特点。

教师上好一堂课需要诸多方面的素质,当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素质后,教师的个性特点就成了影响课堂特色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只有分析好自己的个性优劣点之后,结合学生情况,扬长避短,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自己的风格。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风格定向,就会有生动而富有特色的课堂,也才会有生动而有个性的学生。

心理学认为,无论是口头语言,面部语言(表情)还是身体语言(动作),都是人与人进行交流的工具,也是正常人用来思维的武器。 我自己的语言、肢体表达的感染力是我的长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可以利用我的长处,即生动的口头叙述,丰富的面部表情,极具感染力的动作姿势,创设良好教学情境。从我信赖的目光中,学生会感受到鼓舞和力量;从我得体的手势里,学生会领悟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韵;从我抑扬顿挫的话语中,学生仿佛陶醉在美妙的乐章里。

我相信我的教学特长和教学理念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出能让学生接受的具体结合模式,一堂好课的格局就基本形成了。

四、一堂好课实际上是解决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这一对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原则上,教学中要求我们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特点很大区别地处理这对矛盾。这样,我们的教学模式就不会是呆板和不变的程式了。所以一堂好课必须看它采用的模式或方法是否真正适合其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调动了学生主体和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自如地使用相关教具,积极探索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形象,深刻领悟教学内容的真谛。

其次,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因为“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要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有效性,必须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数学情境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再次,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教法的改革和创新应有利于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优质的课堂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改进学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但是,当前有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活动的倾向。许多不考虑教学内容和任务特点,为活动而活动的做法,忽略了教学的另一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片面的做法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改革的表面化和机械化。协调统一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学生课堂思维的参与深度和广度问题。只要教师的主导能调动和学生主体的思想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外在是否表现为活动,那这种课肯定具有实质上的活动。

我认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激发情感,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氛围;2.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动机;3.主动参与,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4.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质量。

五、一堂好课起码体现了教师老实的治学态度。

一堂好的数学课以重视提到学生素质为根本价值指向,所以一堂好课的评价必须把它放在整个教学过程的链条中来分析。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应当层次分明,合理有序,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各类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效地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或能力。断章取义,难以看出一堂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特点,做出的评价可能并不客观。比如一堂看来生动的课有可能冲淡了以后重点章节难点突破和兴趣调动。既然生命活动存在一定的节律,需要有张有弛,那课堂设计就应该处理好在哪些章节重点用力,在哪些章节作过渡衔接处理。老老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是教师应有的态度,而多听几节课,从整体上了解教师整体把握教材能力,才能真正评价一堂课的效果如何。

另一方面,我认为课堂教学模式或方法必须能够经常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是一、两次的“做秀”。经常的才是最重要的,不经常的要尽快解决其实用性问题。评价课堂教学就要选平常的课听。平实中有创新,平实中见功夫,平实中才能有效率。平常教学中的好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一堂好的数学课必须是注重学生时间投入和效果产出的关系,即效率问题。虽然现在提倡研究性学习或网络教学,但我在采用它们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这些方法或手段能否被替代。如果能替代就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反之则就分析其最佳作用点和最佳重用时机。有些教师为了自己的一堂课,花了许多大量的精力在制作教具和学具上,这些课虽然上的很好,但是一点都不平实,实用性也不好。

一堂好的数学课肯定是学生能够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而获得广泛而深刻的认识,为此教师应当老老实实地备课,以自己时间和精力大量投入获得学生45分钟高效率的迸发。

六、一堂好课的评价主体是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堂好的数学课能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思想方法得到较好的训练,相关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思维水平及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学目标得到全面的落实。学生探索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较大的提高,自信心得到一定的增强,继续学习的潜能应得到有效的开发。

因此,课上得好不好,归根到底应该由学生来评价。应把学生的反应当作评价的重要砝码,这样才能给教师以相对广阔的个性展示空间。学生认为爱听或不听会后悔的课就是好课。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教师讲课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引起兴趣,学生爱听。另一方面教师讲得的课注重实际应用,紧扣考纲,学生感到听了就会考好。

 让学生对自己的课有好的评价,就得十分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把差异作为教学资源而非障碍,通过差异这个活动的前提,促进生生、师生交流和最大面的交流,调动了学生的参与。

让学生对自己的课有好的评价,就得为学生展示自己错误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为各层次的学生涉及针对性的问题,使其略微不适应,使其落入陷阱,进而在教师建议下,自己主动走出陷阱的道路,求得适应,获得成功。                    

让学生对自己的课有好的评价,就应当更加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进一步注重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旧问题的解决到新问题的诞生,必将激励着学生锲而不舍地走向新的探索的征程,获得成功的喜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