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特点   王香爱

(2011-11-15 15:10:21)
标签:

杂谈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特点
                                         王香爱
小学科学课是以实验和活动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实验的活动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过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现就如何搞好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科学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科的特点  
一切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科学实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
二、 实验操作  
本人认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规范化是最重要的。  
新课改后,有的科学课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采取了牧羊式教学法,把实验过程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随意操作,自由发挥。一是现在实行新课改了,《科学》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自由探究,这样得到的感受最真实最深刻;二是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都非常浅显,操作无需太规范,能得出结果即可。况且有些实验到了初中还要重新学,届时再要求规范操作也不迟。
新课程改革后,《科学》代替了《自然》,新课标确立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宗旨,在这一宗旨下,《科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即定为“以探究为核心,鼓励和组织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通过探究既让学生获得准确的科学知识,又让他们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发展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既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又培养他们科学的自然观。  
 很显然,实验是完成《科学》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开放、创造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  
1、规范化操作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实验时,通过规范化操作和准确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简捷、最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和谐的培养和发展。  
2、规范化操作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都是最基本、最简单浅显的实验,如《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实验。使用天平时做到操作规范化,不仅能准确地称量出物体的质量,而且能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科学实验过程,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情趣和成功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3、规范化操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验中,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往往决定着实验成功的系数,关系着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如在《导体与绝缘体》实验中,按规范化操作首先要检查一下小灯泡是否完好无损。否则不仅耽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怀疑或对科学知识理解的偏差,以至影响了教学效率。  
4、规范化操作有助于实验安全。小学科学课实验虽然比较简单,但有些实验若不规范化操作就会出现危险。如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实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等。如果从实验的准备到实验之后仪器的拆除、存放整个过程中完全按规范化的操作规程办,就能保证安全。  
总之,教学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好的实验方法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的完成,也有待教师更进一步地探索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