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学以致用中顿悟

(2025-08-11 15:29:47)
大家所描述的“工作” “事业”“赚钱”“房”“车”“伴侣”“孩子”等,这些很好,但更像是由外部评判系统驱动、跟随社会钟摆所完成的世俗成就。但从很多层面上讲,人的精神并不能通过这些获得真正的滋养,欲望满足之后往往会衍生出更多更大的欲望,从而一再地提高大脑获取快乐的阈值。

我们总是习惯了要高瞻远瞩,规划未来,习惯性地把外界各种因素,当作自身行动的意义,这也会促使我们不断地去寻找下一个“目标”,却难免时有出现的空虚孤独之感。

宇宙的定律之一是,其实无限遥远的尽头,什么都没有。

孤独是种信号,提醒我们,可以去思考自己是不是总在外界给定的框架里过着自己的人生,甚至可能连自己的欲望,和对“成功”的定义都是由外界给的,那你我到底是谁?

现在我对“成功”的定义是,谁能在人生中找到自己,不被社会钟摆和外界声音迷惑,谁才是真正的成功。

这也是荣格描述的individuation,
只有真正知道了自己是谁,
自己最需要什么,
自己在回避什么,
自己最害怕什么,
自己可以或不能失去什么,
自己能付出什么换回什么,付出的代价是否超出自己可以承受的限度,
承认在什么方面,自己可能永远无法成功
自己究竟是喜欢得到和达成目标本身,还是喜欢得到和达成所带来的感受,
自己是不是活成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在这个过程里失去了真正的自己,
才能尽可能地,不惧怕外界的一切不确定性。虽然其实不确定本身也是这个世界的趣味所在啦。

我认为集体主义环境下更需要个体化,否则再厉害的人也将容易被催眠、被裹挟,失去主体性。当集体的价值观替代个人的价值观时,人会沦为系统的齿轮。有些人能够通过内化外部标准和“自洽”来获得意义感,但这种意义本质上是被赋予的,并非源于独立思考后的自主选择。它的稳定性和深度,远不如内心整合之后建立的价值体系牢固。
被赋予的意义可以在环境变化时瞬间崩塌,而主动创造的意义能在不确定性中自我支撑。

我很小的时候做过一件事,晚上很迟的时候,一个人在医院大楼下面等妈妈下班回家。这可是医院,空气中发散着意味不明的磁场,我等了很久,小小的小孩并不懂什么叫孤独的滋味,也不懂真正的恐惧,四下无人,灯光黯淡,可月光如许明亮,温柔地洒在我身上。我突然想跳舞,于是我就转了一个圈开始跳舞(我承认我很抽象)
什么人都没有,只有月亮看我跳舞。

这许多完全由我自己独自一人经历的时刻,如水一样的宁静和深刻,充斥着我的整个成长过程。

所以当有人说,身边的人,来了又走,获得的一切,转瞬成空,为什么最后除了念想,什么都没留下?
我无惧也无畏,因为我从开始到最终,我都是一个人。我所有的得着和失去,这个世俗给我贴上的标签,最后也将消失不见。其实每个人也都是。

如果我很在意孤独,那它就是孤独,如果我不在意孤独,那它便是自由。
依我看,孤独就是最小单位的自由。因为这一天,我用我的孤独想明白了很多。
在学以致用中顿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盛夏随笔
后一篇:局限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