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香港

(2025-05-14 17:15:03)
我大学的室友刚结束了多年港漂生活回来,而我的表弟今年打算去香港念大学。我的这位大学室友是一个很努力上进优秀的女孩子,趁她这次回来,我们就约见面叙旧。

我好奇她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是怎样生活,她拿出手机里的相片给我看她在港时居住的房子。是面积非常小的住所,小到很多东西都放不下,睡觉的地方是需要爬阶梯上到隔断层,洗过的衣服也是晾在室内。房间虽小,却是乱中有序,一些细节布置比如香薰蜡烛、小盆栽等还是体现出主人用心生活的态度,满满当当也有一种温馨的感觉,有点像日漫里一些主角的小家。

我在网上经常看到很多港漂女生做家居博主,分享一些自己在香港居住生活的心得体验。大部分女生租住的都是很老旧的唐楼、劏房还有公屋之类,环境并不好。她们独自一人,远赴他乡,带着全家人奋力托举的希望,面对这样繁华璀璨的大都市时也会意识到自己是如此渺小,国际都会里高昂的物价、纸醉金迷的氛围、巨大的阶级差距、生活的困窘和工作上的压力像是一座座大山压在肩上,不过她们无一不是正能量满满,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有些女孩子做的视频自己配音,编辑,又不乏幽默戏谑的风格,我觉得特别可爱,好看爱看。

我的室友说,香港教会我的是,这座城市,仿佛呼吸都要付钱,既残酷又温柔。它一边用天价房租逼我认清现实,一边在深夜图书馆给我留一盏灯。经过维港,海水映着IFC的玻璃幕墙,像一块打碎的镜子,我弯腰捡起其中一片,里面映着咬紧牙关的自己。我爱香港的夜景,我看到许多亮着的灯,但我却无法拥有其中的一盏。
我喜欢坐A10,因为它经过海边,我像是漂浮在海上,咸味的空气被隔绝在外,晚上返程时心里却有湿漉漉的感觉。是伤心吗?可是这里好像没有需要伤心的事情。

钱钟书先生说“围城”,城内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或许香港也是这样的一个存在,但它给我最大的印象,仍然是巨大的割裂感和游离感。
人和人之间虽然都是微距镜头,但能看到的阶级生活,都似隔着玻璃,无法触碰。
维港烟花绽放的时候,神采飞扬的人们心中跳动着世袭的资本脉搏,他们谈论着元宇宙与区块链,却永远不会知道唐楼笼屋里的阴暗、三送饭的含金量、巴士三十分钟的痛苦等待。

我的室友告诉我,她读研时的教授在课上总是重点强调改善基层民生问题,最后她发现教授连深水埗的具体方位都说不清楚。

它像是一座游戏之城,各色人种,穿插游走,并无交集,人们都在各自的人生路线上前行,无论是分享自己收到纽约投行的offer,或是展示度假酒店的定位,抑或是寻找深圳公寓的合租室友,生活就是如此,如此就是生活。

它是浪漫温柔的,浪漫到,不上班的小说主角总喜欢来这里谈情说爱;它又是残忍冰冷的,残忍到,人人嘴上说着这里遍地黄金,荣华富贵近在咫尺,却实在难以真正地实现跨越。

自由越是被高谈阔论,阶级铁幕越是冰冷刺骨。
但它在那里,它是如此迷人,正如女孩们踏进这片土地时常常会说的这句,香港,幸会啊。
香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社交的分类
后一篇:昭和梦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