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四个层次

标签:
教育情感文化图片 |
分类: 读书笔记 |
这是教师教学生涯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他们是教师群体的极品,是教师团队中可遇不可求的顶尖人物、是教育界的旗手和领军人物。一个优秀教师要进一步发展成为知名教师,首先,要从阅读、研究、实践、反思、表达等路径实现跨越;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主张。
第二,从教育范式和教育艺术角度,教师又可以分为,人师、经师、严师、庸师。
1.人师:麦田里的守望者。
最为高明,他们注重人的教育,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永远不会站在舞台前面,张牙舞爪,而是隐在学生的后面,不扰生,不折腾,用温和的目光目送孩子的成长。叶圣陶先生说:“不待老师教,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改,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教,学生自我教育”,是第一层老师所追求的境界。
2.经师:严慈有度写春秋。
水平很高,爱心很盛,无微不至关心和呵护学生。学生在这样的老师的教导下,具有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但这样的老师往往把亲近爱护学生当成一种手段,或者当成高效课堂的一种辅助,只给学生现实的教育高效,结果是让学生考上了理想大学,未能关注到学生的终身教育和人格成长,未给学生确立人之为人的价值底座。换言之,这类老师只是“达人”,而没有“立人”。
3.严师:方格之中无圆融。
雷厉风行,努力树立权威人格,信奉“一个人人说好的老师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他们追求的目标就是“畏之”。学生因为害怕、恐惧,有可能暂时戒除了自身的懒惰,遵守规章,勤奋学习,并最终取得了高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严师出高徒”。但教育并没有走入学生的心灵。
4.庸师:无原则的相安无事
“温顺”的好好老师。但这种温顺不一定是性格上的温顺,而是一种策略性的温顺,他们没有把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上,而是放在师生的人际关系上,以为学生“亲其师,信其教”,于是,千方百计地讨好学生,以博得学生的好感。孰料学生最为看重的还是老师的水平,“信其教”,还是信在“教”的质量上,没有金刚钻,仅仅想靠讨好学生来和稀泥,揽瓷器活,必然会左支右绌,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公然欺凌老师,侮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