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运算教学改革

(2022-03-19 20:26:41)
分类: 前沿聚焦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运算教学改革

作者:人教社小数编辑室  王永春

 

小学数学老师们认真学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编辑室主任、编审、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学》(人教版)副主编王永春教授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运算教学改革》精彩讲座。

王教授从三个方面结合教材和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了专题报告。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首先对比了新旧课标关于运算能力的界定。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算能力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王教授首先结合2011版和2021版的课程标准关于运算能力方面进行了对比。王教授提到2021版的课程标准的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接近高中的学习要求。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算能力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1版的课标强调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运算的法则、运算律、运算的意义等能够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而在2021版的课标当中,对运算能力的界定要比2011版稍微丰富一些。2021版课标主张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运算能力核心素养方面,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不是说看谁算的又对又快,而是在又对又快的背后,更要追求运算律,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追求对运算背后的知识、方法、思想、原理的理解。

对比课标:

      2011版课标: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21版课标: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

     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算本质上是推理,理解算理的算法就是推理。计算具有一致性,计数单位的重新分解与组合。

     王教授还提到我们小学阶段的教学多是归纳推理,通过一些例子归纳出相关的结论,而忽视了知识之间原有的关联和本质。听完王教授的讲解,我发现我在日常教学中就存在不足。比如,近日正在学习十几减9”,通过习题计算,孩子们发现十几减9就等于几加上1”。在教学时,我只是引导孩子发现这个规律,总结规律,进而去运用规律,但在为什么得数会多1”这个问题上引导不到位,如果我能再重视一点这个为什么,相信孩子们就会理解地更深刻,就会知道多出的这个“1”实际上就是“10-9=1”多出来的这个“1”,那么孩子就不仅仅是能通过大量的例子归纳出来规律,更能够通过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释、来证明自己的发现,那么孩子们离未来的科学家们就会更近一些了!

二、关于运算的教材改革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加强理解运算的概念、意义、运算律、法则、算理等本质。把计算当成推理,从算术发展到数学。在计算中,通过理解算理和推理获得的计算技能,比死记硬背法则获得的计算技能重要!

三、关于运算的教学改革

探索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教学与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尝试教学法”“问题导学法” 等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达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认真听讲的和谐平衡,教师讲解的时间和空间后移,教材的内容呈现应有利于实现上述学习方式。

计算课我们该怎么做提供了方向。

      一是把枯燥的数学计算上得更有趣,更灵活,更能益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而小学生学习,练习运算最现实的内驱力就是兴趣,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或游戏,把计算与生活等更好地应用起来,寓教于乐,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切实提高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事。

      二是在课堂上作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把更我的尝试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身去经历整个探究过程,让学生课堂上去做,去想,去说,去发现,去总结,而老师只扮演一个适时的点拨者,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更愿意投入和参与的学习中,真正做课堂上的主宰者。

      三是计算教学在教学中要既重视算理,又要重视算法的教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计算的原理,理解法则的合理性。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计算法则,宜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要点,再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

      四是重视良好运算习惯的培养好习惯,得益终生,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养成教育,在计算方面:如看清数字与运算符号,认真抄写,细心计算,自觉检查等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克服粗心,提高运算的正确率和效率。特别是发现学生错误后,我们应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对症下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五是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正确运用于教学之中。在数的运算教学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数学模型、转化、推理、符号化、类比、方程和函数等思想方法,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制定合理目标,科学设计过程,科学引导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及时总结,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例如,在计算8×(6+4)这道题时,可以先去计算括号内的运算,也可以用乘法分配律8×6+8×4计算。我们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算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算理,而不是浅层学习和死记硬背。计算并不是一个需要在固定的情况下依靠教师的引导去完成的过程,因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的目标也并不是只在校内使用,这样的局限,只会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始终停留原地,得不到提升,所以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强化运算能力,首先就必须要让学生养成自然运算的意识,也就是说让学生即便是看到课本以外的数学相关内容也会自主地进行计算。教师不妨在课上适当跳脱教材,插入生活点餐、食品宣传单、生活用品、超市特价等内容,让学生逐渐在生活当中习惯运算,这也是运算能力养成的重要途径。

      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运算教学对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在今后的线下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等这些问题,王永春教授在本次的学习活动中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知易行难,行胜于言。博学而笃行,知行才能合一。让我们以本次讲座的理念为灯塔,开启新的教育教学探索之旅。

     星光不负赶路人,唯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革新教育教学行为,收获累累硕果。

 

 来源:追寻数学本质

转载:《小学数学教与学》微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