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获奖课:《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2011-12-14 16:05:36)
标签:

杂谈

分类: 名师论坛

获奖课:《认识直角》教学设计

               教教师:福安师范附小  叶菲菲

           指导教师:福安师范附小  陈寿章

       钟雁飞                         

设计理念

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也不例外。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本节课重在:

1.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新概念,拓展新认知。

2.让学生在独立观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善自我认知,发展个性思维。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6-67页的例题、“试一试”,第68页的“想想做做”第1-5题。

教材简析

教材主要以认识直角为重点,一共安排两道例题和一次“试一试”,第一部分分四步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直角,第二部分让学生从不同大小的角中找出直角,再找出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从而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辨认锐角、钝角时进一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这样就能使学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绘生活中的角,更好地进行数学交流。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在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并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对于角的认识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得到新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2.能用不同的方法创造直角,并利用工具进行检验。在比较直角大小的过程中体验直角的大小是相等的。

3.在认识直角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角的初步认识来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教学准备

三角尺、不规则纸、方格纸、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角

㈠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出示三角尺,师生谈话:上节课咱们认识了一个图形朋友——角,那么你们能在这块三角尺上找到角[y1] 吗?

2.找学生自己三角尺上的直角,师生同步指一指:顶点、边、边直角[y2] 

3.课件逐一出示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不同放置方式的三角尺图,学生上台指出直角,并抽象出直角图形[y3] 

4.揭示课题:认识直角。

5.介绍直角符号(课件显示)。

6.全班闭眼想象直角的摸样。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通过让学生找三角尺上的角,引发学生对三角尺上的直角的关注,进而逐一抽象出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不同放置方式的三角尺图上的直角,从而揭示出直角的概念,丰富的直角变式图,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直角的基本特征,初步建立起比较丰满的直角表象。而突出学生对三角尺上的直角的认识,也便于学生在之后的学习活动中以三角尺为工具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㈡动手操作,深化认知

1.折一个直角

谈话:你能折出一个直角[y4] 吗?

2.检验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师提出疑问:用这种方法折出的角一定是直角吗[y5] ?

继续追问:那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该怎么比呢[y6] ?(引导比的方法)

3.明确: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y7] 

将老师折的直角和学生折的直角比一比,明确:老师折的直角和学生折的直角一样大。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同桌将自己折的直角互相比一比,师随机采访比较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设计意图:将任意一张纸对折再对折便能折出一个直角,这是我们成人的认识,但是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却是有疑问的,对折再对折之后形成的角真的是直角吗?应该有一个确认的过程。因此在这里增加了检验是否直角的环节,也为随后的运用三角尺找教室中的直角做了较好的孕伏。

㈢观察思考,探究交流

1.找生活中的直角[y8] 

伴随音乐声,孩子们在身边、在教室中、在学习用品中找直角。

交流并指出各自找的直角。

2.找图形中的直角[y9] 

生独立完成想象做做第五题。

汇报交流想法。

3.创造角[y10] :为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造角。

课件展示:方格纸、小棒、三角尺

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材料,独立造一个直角。

分别展示不同材料造出的直角。

设计意图:造角活动有机地融合了拼角、搭角与画角活动,引导学生在自由多样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直角的认识,让学生在“拼”“搭”、“画”直角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深刻的体验,这不仅是动手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像、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形成概念的本质。

二、认识锐角、钝角

1.在比较中直接描述概念[y11] 

⑴出示多个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

⑵从中找出直角。

⑶给剩下的角分类。

提出疑问:剩下的这些角为什么不是直角[y12] 

引发:你能给剩下的这些角分分类吗[y13] 

生进行分类:比直角大的分一类、比直角小的分一类。

⑷揭示锐角、钝角。

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锐角、钝角的概念[y14] 

设计意图: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建立,这里采用了给角分类的方法来引进,首先保留了原有例题中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与角进行比较的环节,同时适当增加了不同大小的锐角与钝角的素材,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同时也认识到锐角和钝角与直角不同,直角是一个固定大小的角,而锐角和钝角则是一个“范围角”。

2.运用初步认识进行判断。

展示动态的活动角,判断角的名称[y15] 

⑴先展示活动角按顺序变大过程:锐角、直角、钝角。

⑵再展示活动角按顺序变大过程:锐角、锐角、锐角、直角、钝角

⑶让学生在第一次的变化中,惯性地猜测第二次的变化过程。

3.用肢体动作表示锐角、直角、钝角。

生自由用自己的肢体表示出的锐角、直角、钝角。

展示代表性肢体动作。

设计意图:直角、锐角、钝角,它们不是三个各自独立的概念,在转动活动角中,彼此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直角是个固定大小的角,而锐角和钝角都是一个“范围角”,并渗透“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想。通过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来展现这些角,不仅有效地建立概念,还适时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三、巩固延伸

㈠猜一猜

1.1个直角和1个锐角能拼出什么角?

2.两个锐角能拼出什么角?[y16] (锐角、直角、钝角)

设计意图:第一次猜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难度,第二次猜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交流中展示学生思考的多种不同的可能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而且使学生懂得全面看问题的重要性

梳理直角、锐角、钝角之间的关系[y17] 

总结:孩子们在角的家族中除了锐角、直角、钝角外,还有其他的成员,以后咱们继续来探索!

设计意图:按照背景逐步复杂化的原则,最后进行一组估算的开放练习,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形感”从定量的角度感受锐角和直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使学生在概念和背景之间建立实质联系,从而进一步把握概念的本质。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从点状的开放上升到高层次思维的程度。

设计思路

 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爱说、爱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抽象的讲解对他们来讲是毫无意义的。教师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必须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多层次的练习活动来吸引他们,让他们乐学、爱学。教学时分四步骤,第一步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找三角尺的角从而揭示直角概念,紧接着让学生找一找正方形、纸工袋等等物体上的直角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起丰满的直角表象;通过折直角活动认识直角的特征,知道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初步建立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第二步找生活中的直角、图形中的直角、动手设计创造直角,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参与创造性的活动中直观感知直角的特征,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第三步在感受到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这一特征后产生认识冲突:那其它角到底是什么角?学起于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与三角尺上直角的比较下认识锐角与钝角,而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加强了对直角的认识,同时初步感知锐角钝角的区域性。最后采有用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巩固所学,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执教教师简介

叶菲菲,本科学历,现任教于福建省福安师范附属小学。着意享受教学带来的乐趣,并希望能把这快乐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荣获第六届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录像课评比二等奖;《倍的认识》在省小学数学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研讨活动观摩课中获得好评;撰写的《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CN级刊物中发表。曾获福建省宁德市教坛新秀、福安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所用教材内容

 


 [y1]呈现方式-了解问题

 [y2]多样学习-抓住关键

 [y3]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y4]呈现方式-了解问题

 [y5]呈现方式-了解问题

 [y6]呈现方式-了解问题

 [y7]多样学习-抓住关键

 [y8]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y9]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y10]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y11]多样学习-抓住关键

 [y12]呈现方式-了解问题

 [y13]呈现方式-了解问题

 [y14]多样学习-抓住关键

 [y15]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y16]呈现方式-了解问题

 [y17]多样学习-抓住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