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甘情愿才是王道

(2012-04-10 10:29:17)
标签:

文化

我喜欢看古龙的小说,曾经一度非常痴迷,就连考试的前夜都还在看古龙的书。后来才知道涉足文坛的人很多,真正能靠稿酬生活的人并不多,而古龙就是其中之一。

古龙的少年时代恰逢香港沦陷,之后父亲抛妻弃儿,让少年的古龙愤而离家出走,自暴自弃的古龙一度加入社会帮派而致伤痕累累。直到有一次他在晨光杂志上发表小说《从北国到南国》收到稿费,才让他知道了另一种活法,那就是通过写文章来改变生活。他曾经付出了很多努力,在一处幽静所在努力写作,却几年间不曾发表,生活都无以为继。可是他却最终挺下来了,曾3年间出了14部小说,成为当时三大最有造诣武侠小说家之一。在那种生存尚且困难的逆境中,如果他随波逐流,一定不会有后来风靡武侠世界的古龙。如果他不是心甘情愿,而是被强迫来写,或者是像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来完成,肯定不会写出这么多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进而影响到一代或几代人。

说起读书,很多人都觉得头痛。父母这么辛苦供我们读书,不把学习成绩拿上来实在有些对不起父母的养育。看到老师每天表扬成绩好的同学,心里总有些忿忿不平,于是总得努力些。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可就是效果不佳。谁都想学习成绩好,但却少有人是心甘情愿的。因为我们觉得是为别人学习,是被迫的,所以总是难以学进去。往往是,家境较差的农村学生,成绩可能会更好。因为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呀,他们没有别的出路,想不走父辈的老路就必须努力。而努力的目标就是通过优异的成绩跳出“农门”。现在社会发展更是多元化,读书不再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但是主动学习、心甘情愿地努力仍然是成长成才成功的基础。

看看张海迪,在轮椅上渡过了几十年,却依靠自强不息让人生散发出绚烂的光彩。

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的张海迪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她跟随父母下放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自学多门外语,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和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下放农村期间,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80年代,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她以不屈的生命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轮椅人生的传奇故事。她的努力完全是自愿的,没有人强迫她去学去做。

她那样的情况,即使不努力,谁都不会笑话她,因为身带残疾天生就属于弱者啊。可她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即使是残疾之躯,也要把光留给人间。于是她心甘情愿的付出,心甘情愿地努力。其实,以她的实际情况,谁还能强迫她做什么呢,除了她自己心甘情愿去做外。然而她却成功了,她不仅能帮助他人,也获得了爱情,这是很多残疾人所不能企及的梦想。所以,为了成就梦想,就必须心甘情愿的付出。

司马迁因说公道话而招致宫刑,他自觉苟活是愧对世人。当然,如果他就此沉沦,也没有谁会怪他的,经历过那种难堪,又有谁还能傲立于世?可是司马迁却没有这样做,他决定用此残生完成他最喜欢且擅长的《史记》,他不断地努力与付出,最终了结心愿。他是自愿的,没有人强迫他去做,所以尽管他最后抑郁而死,但他留下的《史记》却是一部千古奇书,为后人提供了很多珍贵的文史资料,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

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有很多人不是心甘情愿的。但也有很多人从最初的不情愿,变为主动去学去做,最终在那一行业里成为翘楚。如果是抱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心态,只是一天天捱日子,又怎么能就一番事业呢。也许你只是把别人玩耍的时间利用起来,可是知识却是可以通过一点一滴积累起来,你在无形中逐渐变得强大。

爱迪生上学的时候,是班上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老师和同学们都说他有毛病,说他就是坏的、变质的蛋。一怒之下,他冲出了教室,再也不愿回去读书。

爱迪生的母亲南茜并没有强迫他去上学,而是要爱迪生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做。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如饥似渴地读书:莎士比亚、历史、《圣经》等等。在他9岁那年,有一天,母亲给了他一本科学方面的书——《自然哲学的学校》,它让读者们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从那时候起,爱迪生就喜欢上了实验,他通过不断的试验培养了他对发明创造的兴趣,而最终发明了两千多种东西,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成功源于他心甘情愿的努力,如果有人强迫他去学,也许就没有后来的发明大王爱迪生。

近段时间有很多采矿选矿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公司实习,最终有部分人却因为不喜欢矿山而选择了离开。选矿厂工程师王立岩说,既然不喜欢矿山企业,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呢?既然选择了,那就要喜欢矿山啊,毕竟矿山企业不可能在城里呀。其实,很多的毕业生对于到大山深处扎根矿山企业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都报着试试看的心态,即使是勉强留下来,最终也过得不开心,也不会有多大进步。企业与员工是双向选择,企业选择员工与员工选择企业都应是建立在心甘情愿的基础上。最适应企业的,心甘情愿为企业服务的,才是对企业最有用的人。

     我常常对我的救护队兄弟们说,不管是否心甘情愿,只要选择了,就要变得心甘情愿,就要心甘情愿地付出,否则就不要在停留在这一行。如果是抱着混的心态,现在是混日子,将来一定会让日子给混了,不仅个人得不到发展,也不能给所在的企业有所贡献。

一个人心甘情愿,就会主动去学习,就会主动去承担。反之,就算你一而再再而三去强调也无剂于事。就像一个婴孩,他不吃的时候,你喂到嘴里还是会吐出来的。合理的考核制度是促进员工发展进步的规则,但作为一名员工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你必须心甘情愿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如此,你才能通过企业这个平台展示自己,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和企业共同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打秋千
后一篇:心态决定人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