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午后,太阳已渐移至西边,正是出去骑行吹风的好时候。今天从东湖一直往南走,过东街、西街、西贤街,过旱闸,一路到了石笋公园。之前只是坐车经过,这次才算真正游览了一番。绿树石桥古亭,江边凉风习习,夕阳水流,是傍晚休闲的好去处。
http://s14/bmiddle/6a0bef60x8dde45f1d6cd&690
园以其标志性建筑命名。石笋通高约4米,是用七段经过简单琢制、石面粗糙、直径不等的圆柱形白色花岗岩垒叠而成的,整体呈圆锥状,底部粗壮,上部瘦秃,末端略作尖锥状,形似破土而出的春笋。下部五段周围雕有阴刻斜线纹饰,犹如竹笋外壳,形状奇特古朴,保留了原始的天然状态,引人注目。石笋应该是北宋之前的遗物,具体时间无考。
http://s4/bmiddle/6a0bef60x8dde544f42e3&690
公园里面有两座飞檐建筑。左边是在建还是已荒废,不太清楚。右边有牌匾名为“石笋古地”。两窗口贴的是“龙吟虎啸”。从旁边的小亭子看,估计是供人烧香膜拜的寺庙。
http://s3/bmiddle/6a0bef60x8dde62cf9df2&690
从亭子这边看过去就是接官亭。
http://s16/bmiddle/6a0bef60x8dde6b036e6f&690
桥为“龟山桥”。
http://s4/bmiddle/6a0bef60x8dde77f97383&690
接官亭的后亭,石柱刻明代张瑞图行书对联:火灾莲花众生非异相,金身茎草百派想归宗。
http://s15/bmiddle/6a0bef60x74973e90e73e&690
寺内一殿,门神把守着大门。名为“黄甲古地”。此处好像有街名为黄甲,因而得名。
http://s3/bmiddle/6a0bef60x8de87b835722&690
接官亭正大门。门前的石狮子和石鼓。
http://s3/bmiddle/6a0bef60x8de881835c72&690
门前的古井。
http://s10/bmiddle/6a0bef60x8de884f038a9&690
门前石碑。
http://s11/bmiddle/6a0bef60x8de8a659c91a&690
碑后的刻文:据郡志载,出临漳门外有甘棠、棠阴、龟山等三桥,皆宋庆元四年(1198年)僧了性重修,今皆废。龟山旧有山川坛,系郡守祭山川之处,今亦废。三桥尽处有古接官亭,因供观音菩萨,亦称观音大士亭。明李光缙为作碑记,石刻尚存。
http://s11/bmiddle/6a0bef60x8de8aadf2c2a&690
接官亭寺内。
http://s10/bmiddle/6a0bef60x8de8bd62abf9&690
接官亭是古代地方官迎送官员的场所。
http://s3/bmiddle/6a0bef60x8de8c4840a42&690
出接官亭继续往前走,快到江边,看到两块大石碑。据载:康熙癸亥,少保将军靖海侯施公平定台湾后旋师捐俸修造安平西桥。
http://s10/bmiddle/6a0bef60x8de8de0f0a89&690
古浮桥遗址。笋江桥俗称浮桥,始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造船成桥。南宋改为梁石桥。20世纪50年以来数次改建为钢筋水泥桥。2000年和2002年两度被洪水冲毁成断桥。
http://s3/bmiddle/6a0bef60x8de907c22682&690
浮桥遗梦。
http://s15/bmiddle/6a0bef60x8df1e0270a1e&690
石笋古渡。
http://s14/bmiddle/6a0bef60x8df1e50f852d&690
昔日渡口门泊万里船,今日堤边游来千般人。
http://s12/bmiddle/6a0bef60x8df205dd2cdb&690
美丽的夕阳中,新旧浮桥重叠在相片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