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边敞口保值基本策略(一)

(2010-09-15 14:34:53)
标签:

财经

分类: 企业套期保值

第一节  针对双边敞口业务的基本策略

在第四章我们按照风险敞口对保值的基本业务类型进行了分类,大致归为了三类:

1、上游敞口、下游闭口的保值业务;

2、双向敞口的保值业务;

3上游闭口、下游敞口的保值业务。因此在介绍基本策略时,我们也按照这样的方式分别进行介绍。 

一、双边敞口企业的保值目的

前面已经介绍了双向敞口的业务是指进项价格或者成本与销项价格都随着保值合约变动的业务模式。这类企业一般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例如加工企业、贸易企业,其进项价格与销项价格都与保值合约高度相关。 

进项  ——   中间环节    ——    销项 

以保值合约为基准(加工、贸易……)以保值合约为基准 对于这类企业而言大部分在中间环节都有其核心利润,比如加工费、升贴水溢价、贸易价差等。   案例:铜杆加工企业的业务流程及核心利润 作为典型的铜加工企业,铜杆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非常简单,一般为按照市场价采购电解铜,经过一定加工周期的加工生产出铜杆,然后以(市场价 加工费)进行销售,

如下图: 

采购铜板 ——    加工  ——   销售铜杆 

定价(市场价)(加工成本)(市场价 加工费) 

因此其核心利润=加工费-加工成本 

实际利润=销项市场价 加工费-进项市场价-加工成本=(销项市场价-进项市场价)  (加工费-加工成本可以很清晰看出,相较于核心利润其实际利润的风险点在于(销项市场价-进项市场价),即进销项价差。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进销项价差会影响这类企业的核心利润,因此实践中这类企业的保值目的大都非常清晰,即规避价差的风险,稳定赚取核心利润。因此这类保值属于相对价格保值或者说价差保值,在保值过程中这类企业不太在意绝对价格的水平,而更加在意相对价差的变化。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从理论上讲铜价在10000/吨、30000/吨、60000/吨对该铜杆加工企业来讲是一样的,他们更关注的是加工费与加工成本的价差以及进销价差。当然实际经营绝对价格的变化仍然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比如资金压力加大、成本上升,利润率下滑等,但这些都不是在保值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 

二、双边敞口企业的风险点

在完成对其保值目的的分析后,我们来关注影响其核心利润的风险点。从实践中我们遇到的企业来看,产生相对价差变化并影响其核心利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风险点1: 定价方式不对称 

风险点2: 定价时间不对称 

风险点3: 定价市场(合约)不对称 

我们先看看风险点12(定价方式和时间不对称),回到前面讲到的铜杆加工企业的案例,在实际经营中其进项和销项定价方式是不一致的,假定如下: 

采购铜板 ——  加工  ——  销售铜杆 

定价(期货月均价) (加工) (盘面点价) 分析其经营流程我们看到,其主要风险来源来自: 

1、原料定价方式与销售方式的不同 

    原料以期货月均价采购,而产品主要以盘面点价方式销售,这两种定价方式的差异会带来风险。 

2、原料定价时间与销售时间的差异 

原料是按每天均匀定价的,而销售定价时间会提前或者推后,正常情况下原料采购后需要一定的加工周期,因此销售时间会晚于采购时间,但是由于存在着远期点价,因此这部分的销售时间是会早于采购时间的,而时间差内的价格波动会给该公司带来风险。 

案例: 116——215日该公司计划购进原料4000吨,此时段内2月合约的均价为31298.3/吨,即该公司以31298.3/吨的均价购入电解铜4000吨; 根据销售合同,累计销售3286吨铜杆,客户点价平均为30656/吨,直接亏损:31298.3-30656=642.3/吨; 这是由于两个定价方式的不同带来的风险。 

根据上例:在此期间产生了4000-3286=714吨库存,这部分的库存的采购价同样为31298.3/吨,216日当天的现货价为31610/吨; 如果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铜杆仍然无法销售,而铜价迅速下跌1000/吨,现货价跌至30610/吨,则每吨产生亏损31298-30610=688/吨; 这是原料定价时间与销售时间的差异带来的风险 

 

上面我们分别介绍了定价方式和定价时间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下面我们看看第三类风险点,这种风险点主要针对那些进项和销项都有不同定价市场的运营模式。上面讲到的铜加工企业进项和销项的定价都是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合约完成,因此不存在这样的风险,但并不是所有的运营模式都是通过同一市场来完成定价,这其中分为两种情况: 

1、  同一种商品合约,但不同市场 进口商通常会面临的这样的问题,以大豆的进口商为例,其进口部分以CBOT市场的大豆期货合约为定价依据,而国内销售部分以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合约为参考依据,这样两个市场价差的波动会给这类的企业造成风险。同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铜、铝等其他大宗商品的进出口商的运营过程中。 

    注:(因第三类风险涉及到原材料进出口方面,暂不作过多介绍,谢谢。)

三、不同风险点的保值策略

谈完风险点,下面具体针对各类风险点给出保值策略。从保值的基本策略来讲,前两种的风险点的基本策略是利用保值工具的调频功能,将进项价格与销项定价方式和时间调整为一致,这样可以保证核心利润的实现。 

(一)定价方式不对称的保值模式     

现实经营的过程中企业可能面临很多种不同的定价模式,从我们参与的情况看主要的定价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均价 包括月均价: 

    到货月月均价 M 0 到货月上个月月均价  M-1,到货月上两个月的月均价  M-2 到货月后一个月月均价  M 1,到货月后两个月月均价  M 2 固定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价: 如,上个月20日至本月15日的均价 

2)、点价 点盘面价:

期货价格或者现货价格盘面价格定价(包括当月、远期点价) 点结算价:以某个约定时间的结算价定价 

3)、固定不变价 未来一段时间按照不变价定价 

4)、嵌入期权的价格 比如在一定价格区间合同执行,超过这一区间合同取消或者另定执行价     

前面已经讲到了由于定价方式不一致可能会造成风险,但不同定价模式之间完全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调整为一致,其基本的思路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保值的几项基本原则种类相同、数量相等、方向相反、时间相同” 

1)、 商品种类相同原则  

2)、商品数量相等原则 

3)、时间相同 

时间相同是指在做套期保值交易时,保值时间与定价时间相对应。很多企业已开始将合同签订时间与保值时间相对应,这显然是不准确的,很多时候合同签订时间与保值时间毫无关系,保值以定价为起点,也以定价为终点。 

4)、交易方向相反原则  

上面是通常所讲的套期保值的基本思路,但事实上上面的某些约束条件是可以适当放宽的,比如:种类相同的原则和数量相等的原则,放宽后的思路会衍生出很多保值优化的策略,这些优化策略在第八章中我们会提到。

下面我们还是回到基本思路,其实通俗的讲也就是现货按照什么样的定价方式进行购进,就按照同样的方式在期货市场卖出,现货按照什么样的定价方式进行销售,就按照同样的方式在期货市场买入,现货的买入与卖出实现对冲,期货的买入与卖出也实现对冲” 。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2685.png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0282.png现货流   原料定价      (买入现货)  —— 产品定价      (卖出现货) 

 

期货流   同样的定价方式(卖出保值)  —— 同样的定价方式 (买入保值)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23291.p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