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敞口保值基本策略(一)

标签:
财经 |
分类: 企业套期保值 |
在第四章我们按照风险敞口对保值的基本业务类型进行了分类,大致归为了三类:
1、上游敞口、下游闭口的保值业务;
2、双向敞口的保值业务;
3上游闭口、下游敞口的保值业务。因此在介绍基本策略时,我们也按照这样的方式分别进行介绍。
前面已经介绍了双向敞口的业务是指进项价格或者成本与销项价格都随着保值合约变动的业务模式。这类企业一般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例如加工企业、贸易企业,其进项价格与销项价格都与保值合约高度相关。
进项
以保值合约为基准(加工、贸易……)以保值合约为基准
如下图:
采购铜板
定价(市场价)(加工成本)(市场价 加工费)
因此其核心利润=加工费-加工成本
实际利润=销项市场价 加工费-进项市场价-加工成本=(销项市场价-进项市场价)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进销项价差会影响这类企业的核心利润,因此实践中这类企业的保值目的大都非常清晰,即规避价差的风险,稳定赚取核心利润。因此这类保值属于相对价格保值或者说价差保值,在保值过程中这类企业不太在意绝对价格的水平,而更加在意相对价差的变化。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从理论上讲铜价在10000元/吨、30000元/吨、60000元/吨对该铜杆加工企业来讲是一样的,他们更关注的是加工费与加工成本的价差以及进销价差。当然实际经营绝对价格的变化仍然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比如资金压力加大、成本上升,利润率下滑等,但这些都不是在保值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
在完成对其保值目的的分析后,我们来关注影响其核心利润的风险点。从实践中我们遇到的企业来看,产生相对价差变化并影响其核心利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风险点1:
风险点2:
风险点3:
我们先看看风险点1和2(定价方式和时间不对称),回到前面讲到的铜杆加工企业的案例,在实际经营中其进项和销项定价方式是不一致的,假定如下:
采购铜板
定价(期货月均价)
1、原料定价方式与销售方式的不同
2、原料定价时间与销售时间的差异
原料是按每天均匀定价的,而销售定价时间会提前或者推后,正常情况下原料采购后需要一定的加工周期,因此销售时间会晚于采购时间,但是由于存在着远期点价,因此这部分的销售时间是会早于采购时间的,而时间差内的价格波动会给该公司带来风险。
案例:
根据上例:在此期间产生了4000-3286=714吨库存,这部分的库存的采购价同样为31298.3元/吨,2月16日当天的现货价为31610元/吨;
上面我们分别介绍了定价方式和定价时间不对称带来的风险,下面我们看看第三类风险点,这种风险点主要针对那些进项和销项都有不同定价市场的运营模式。上面讲到的铜加工企业进项和销项的定价都是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合约完成,因此不存在这样的风险,但并不是所有的运营模式都是通过同一市场来完成定价,这其中分为两种情况:
1、
谈完风险点,下面具体针对各类风险点给出保值策略。从保值的基本策略来讲,前两种的风险点的基本策略是利用保值工具的调频功能,将进项价格与销项定价方式和时间调整为一致,这样可以保证核心利润的实现。
(一)定价方式不对称的保值模式
现实经营的过程中企业可能面临很多种不同的定价模式,从我们参与的情况看主要的定价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均价
2)、点价
期货价格或者现货价格盘面价格定价(包括当月、远期点价)
3)、固定不变价
4)、嵌入期权的价格
前面已经讲到了由于定价方式不一致可能会造成风险,但不同定价模式之间完全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调整为一致,其基本的思路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保值的几项基本原则“种类相同、数量相等、方向相反、时间相同”
1)、
2)、商品数量相等原则
3)、时间相同
时间相同是指在做套期保值交易时,保值时间与定价时间相对应。很多企业已开始将合同签订时间与保值时间相对应,这显然是不准确的,很多时候合同签订时间与保值时间毫无关系,保值以定价为起点,也以定价为终点。
4)、交易方向相反原则
上面是通常所讲的套期保值的基本思路,但事实上上面的某些约束条件是可以适当放宽的,比如:种类相同的原则和数量相等的原则,放宽后的思路会衍生出很多保值优化的策略,这些优化策略在第八章中我们会提到。
下面我们还是回到基本思路,其实通俗的讲也就是“现货按照什么样的定价方式进行购进,就按照同样的方式在期货市场卖出,现货按照什么样的定价方式进行销售,就按照同样的方式在期货市场买入,现货的买入与卖出实现对冲,期货的买入与卖出也实现对冲”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30282.png现货流
期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