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官木山赵氏宗祠

标签:
四川赵氏寻根问祖—赵姓中江赵氏赵氏宗祠赵氏祠堂 |
分类: 祠堂 |
http://s2/mw690/001WocRygy6JfTi552F11&690
http://s15/mw690/001WocRygy6JfTi9GGi1e&690
http://s12/mw690/001WocRygy6JfTidDsLab&690
官木山赵氏宗祠
四川中部中江县城南一百五十里,有一座自西向东长四十里的著名山脉曰“棺牧山”。据民国十九年《中江县志》记载:“棺牧山,临棲水之阴,上接重石,历万年,经造化之斧斫,山岩峻拔,其势如柱状或奇直,或如鹞抟飞起,众峰叠嶂,绵延几十里,石上峰间,植被四季葱茏,山亘直而草木华发,古木参天,生而有意境也,另有丘壑纵横,山间顺势有溪水,从山北飞上倾泻而来,润泽两岸壤田万顷。
http://s10/bmiddle/001WocRygy6JfTR9IZbe9&690
棺牧山中部,有一富饶美丽之湾,曰“青山湾”。此湾山青水秀,近看,山中有山;远俯,气韵绵延,因山态各异,碧水池塘数以百计,形状凹凸,星布其间,池塘间缘有数千泉眼,泊泊而出,涌入池中,青山倒影绿水,碧波相映蓝天,绝妙胜景。逢春日,菜花金黄,麦穗油绿;继夏,乡里忙种,麦黄粮香;秋至,玉米红樱,稻浪飘香;冬来,白雪暖阳,子民惬意休闲。青山湾实乃风水宝地,鸟语花香,人杰地灵,务农人家,勤耕劳作,丰衣足食。青山湾历来多收获,堪称“鱼米之乡”。日出青山红似火,春来“官牧”绿如蓝,一片水田针如绣,不似江南胜江南,乃青山湾的真实写照。
http://s2/mw690/001WocRygy6JfTZWPV701&690
http://s4/mw690/001WocRyty6JfUSOAsB8d&690
后山曰:笔架山。中间山高,两端低矮——近看为三山;远观似“笔架”,故得名。中峰山麓之中,有一名寺,曰 “高庙子”。内供神仙数尊,周围乡里时常前来,烧香拜佛,承德许愿,保国、保民、保安康,香火不断。
中华民国十九年《中江县志》记曰:“高庙子一是在太安场,一是在棺牧山”。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赵氏先人入川数百载,巧合天工,续造福祉,看重了青山湾这块风水宝地而起宗祠。祠成,历代宗亲有了一席安身之殿堂。在高庙子脚下的深山里,曾走出了族人赵登弼,深得朝廷器重,在顺庆府为官,执掌一方,光耀门楣。
棺牧山是成都龙泉山脉的一个分支,源远流长。赵家宗祠凭借山石,巧搭风景,依托风水,傍绿草,染树拢,临沟壑溪水,青山照映,连峰环绕,若盘龙交错,锁链含脉。诸峰五龙皆备,栩栩如生。祠堂恰巧建在青龙山下的龙口处,紧接龙脉。高昂的龙头,扭头向左,与对面的觅龙之头隔沟口对峙,活灵活现。成渝双轨高铁,架设的巨型桥梁,恰好承接了两个龙头,一脉相气,这使得祠堂寓意更盛,风水更灵,人气更旺。
青山湾曾流传着一个真实且富传奇的民间故事,令人信服。相传清代,出身于青山湾的赵登弼,在四川顺庆府为官数十载,显赫于棺牧山,令人羡慕。后年迈,归隐于此,因懂天文地理,一日,立于豪宅,远眺前方,心中暗喜,若在对面虎形山下,建“字库”一座,青山湾必定富贵双全。不久,字库建成。日后,赵登弼和众族人家丁繁茂,六畜兴旺,银钱压断线,福寿禄俱全。
然则,青山湾侧旁另居有棉花朝人,不务正业、烧洋烟,大有人在,户户穷困,家家不旺。后经风水先生指点迷津,才恍然大悟,原是赵登弼所建字库阻挡;因后山是天然“笔架”,棉花朝池塘是天然“砚盘”,青山湾是天然“大纸”,字库是人为“巨笔”,纸笔墨砚笔架皆备,池水蘸干了,棉花朝人如何不“穷”?赵氏一族吸走了“墨水”,如何不“富”,后棉花朝人集合扳倒了字库建筑,这就是后来流传久远的“倒字库”,从此棉花朝人由衰转盛,寓意风水之灵气也!
http://s4/mw690/001WocRygy6JfUynTAn53&690
http://s5/mw690/001WocRygy6JfUzZOeMe4&690
赵家祠后山对面的“同人山寨”,近看山峦重叠,山树墨绿,高耸入云。远看似怒发冲冠的巨人,似祠堂在后山的坚强卫士,鼎力辅佐,正如风水大师张裕民先生所描述:
背靠笔架山绕梁,蛟龙梟踞青山长。
白虎腾跃棺牧山,朱雀开屏群溪莨。
玉堂文峰富贵来,卧龙盘踞财丁旺。
人才辈出气定闲,光宗耀祖赵氏堂。
故后人传颂:棺牧山有神佑,青山湾载生计。赵氏择此地域而建宗祠,实乃明智之举,引经据典,皆有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