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滴水洞

(2014-10-10 10:29:27)
标签:

宁远纪事

武山电视台

滴水洞

滴水洞

武山县滩歌、马力和山丹三方交界的天爷梁西麓,有一条名叫吊沙沟的山沟。这里的地貌奇特,由沙砾岩构成的叠嶂山峦中,有三个较大的石洞,当地人分别叫它们“八爷洞”、“水殿”和“滴水洞”。

“八爷洞”因洞内塑有八爷而得名,它是三个石洞中最大的一个; “水殿”是因为那个石洞水流不断,在缺水的山上显得弥足珍贵,于是人们把它“供奉”起来,成了水的殿堂。“滴水洞”的记载非常早。《明万历宁远志》就说:“滴水洞在县西南三十里,内有观音像”。

八爷洞的八爷殿的前身在榆盘马河沟的庙儿湾,据说和相邻的光明寺都是北魏晚期的佛教遗迹。据传,明嘉靖年间,宁远大地震,八爷殿顿遭厄运,伴随倾盆大雨,八爷的轿子沿马河顺流而下,冲到了渭河。奇怪的是,轿子吹到渭水之后突然扭转轿头,逆水而上,直奔石岭下的庙坪才歇住了脚。后来,清池、羊屲、西关、石岭等村的民众出资修建了八爷的石岭歇马殿。

再后来,到了明嘉庆年间,宁远又遭大地震,八爷殿再次被毁。据传,山丹乡漆家窑一户漆姓人家连生七女,个个聪明伶俐,人称七仙女下凡。最后所生一男,字天明,名向善。只因家境贫寒,漆向善自幼给一家财主放羊。有一天,漆向善身不由己,将羊群赶到媳妇崖和狮子崖之间,嘴里连喊“闪电来、闪电来”。顿时狂风四起,天摇地动,一声巨响在两崖之间闪出了一浅龛,闪电未来,却把狮子崖的下巴给闪掉了。漆向善闪出的浅龛和由此所建的庙宇不到几年就倒塌了,因此这里就叫塌庙下。

漆向善并没有泄气,再次赶羊群来到“八爷洞”,借菩萨的灵气,将扁担插入石缝中,终于在滴水洞北侧闪开一个大洞,洞面宽四丈八尺,径深四丈有余。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八爷洞”,又称“八爷殿”。

八爷洞原有建筑不详。七十多岁的马岁喜老人是八爷洞庙会的会长。八爷洞内现有的这座大殿,由他一手操持所建。洞内塑有观世音菩萨坐像。左右有迦叶、阿难二弟子,南北两侧有八海龙王和通济龙王护法。八海龙王就是八爷。据说,现今八爷所戴帽子为宋代所制。

水殿是这三个石洞中唯一一个长年有水的地方。马岁喜老人为此修建了通往水殿的台阶,接通了管线,水从石山缝隙里一点一滴的渗漏,然后汇聚在一起,供庙会期间几百人众的用水。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日,正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这里举行庙会的时候,有些妇女不怕路途艰辛,毅然亲临水殿取水,据说由此可以得子。

如果八爷洞在前,中间是水殿的话,滴水洞就在最里边。到达滴水洞,路更远更险。洞深丈五,宽约丈二,高约丈八,四壁光滑整齐,左右两侧石壁上有数次重建的椿孔至今依稀可见;石洞顶部原先有五六孔泉眼,以前一定是水流不断;如今早已干涸,水滴经年形成的孔隙明显。最奇的是,正中石壁的壁面,因水中钙含量的丰富,形成了形似菩萨造像的钙质堆积物。就连菩萨的莲台也由钙化而来,菩萨身后的石壁上,水的纹路犹如祥光,围绕着菩萨,令人顿觉神奇惊叹。

八爷的信仰在这一带有着广泛的影响。以八爷洞、水殿和滴水洞组成的景观早已成为当地百姓祈福纳降的圣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水帘洞道场
后一篇:云雾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